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樟柯电影关注草根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将草根阶层的特定文化符号加以展现,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镜像集合。进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影纪实风格和成熟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因而,贾樟柯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一个代表人物在国际电影界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2.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电影人,在电影观念和影像风格上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以个人化姿态直面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状态,消解经典性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全新的电影思维和原创精神为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强调纪实、关注现实、注重个体经验的传达、开放性的叙事模式是贾樟柯电影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时刻在关注变革中的中国,其镜头多聚焦底层小人物的生存际遇。影片《天注定》是贾樟柯对中国诸多突发暴力事件思考后的艺术表达,影片采用类似于古代"四联图"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姜武、王宝强、赵涛、罗兰山为代表的底层边缘人物身边的暴力事件,揭示出暴力的身边性、普遍性和古今"以暴制暴"事件的相似性等特点,展现了底层人群中的边缘人如何由受暴者演变为施暴者,让观影者了解暴力的发生过程,从而直面暴力,反思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5.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尤其擅长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热切地关心着小人物的生活困境。凭借着诸多国内外大奖和国际影评界的肯定,他渐渐变成中国影坛的传奇人物。《小武》《站台》《任逍遥》是其早期作品,构成其“故乡三部曲”,拍摄地点均取景于其故乡———汾阳,由此可见,其作品对故乡的关注尤其突出。从《站台》的影像风格着手,有助于研究贾樟柯电影世界中的“在地性”。  相似文献   

6.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其电影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策略与美学内涵。本文结合贾樟柯的影片,分析总结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策略,其中包括情节淡化与诗意美学、微观叙事与真实美学、边缘叙事与人文关怀,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分析其影片中所蕴含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速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考察贾樟柯电影中的"消失"、"拆除"和"移动性"等母题,探讨其对于现实的记录和反应。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是最近几年备受注目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是能够从中国处处阴暗的角落散落着的垃圾般的人物中读取生灵的天才,他的电影是富有灵感的诗人的写实纪录.他观注农民,使"民工"浮出水面.论文就贾樟柯的艺术成就和人文追求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的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将纪实和虚构交叉并用,实现了对社会的独特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我们通过他的十余部电影,可以看见中国近20年来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贾樟柯电影关注的几乎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或弱势群体,然而小人物也有大世界,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底下却同样暗流涌动。而贾樟柯则将镜头对准底层,用直接纪录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一个并不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贾樟柯的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故事片和纪录片之间的界限,将纪实和虚构交叉并用,实现了对社会的独特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我们通过他的十余部电影,可以看见中国近20年来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贾樟柯电影关注的几乎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或弱势群体,然而小人物也有大世界,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底下却同样暗流涌动。而贾樟柯则将镜头对准底层,用直接纪录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一个并不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第四、五、六三代导演分别以诗意化、寓言化、个体化的影片风格为人所熟知。在这诸种影片风格背后隐藏的是导演在多种合力作用下的价值取向:第四代,价值取向上的保守主义倾向;第五代,交织着激进主义的保守主义倾向;第六代,由激进走向保守。  相似文献   

12.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当中国第五代导演光彩渐隐之际,一批更为年轻,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以其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片断化的感觉风格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群体。多年电影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一拍片就造就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影像魅力远胜于形象魅力”。在其充满“隐喻”的简约电影风格中,我们既看到了第六代导演的过人之处,也看到了他们不尽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和顾长卫的电影均属于小城电影的范畴,他们把电影共同的叙事背景放在了小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的电影以表现小人物的命运为主题,选取中国内陆小城作为叙事背景,达到了用电影记忆历史、关注个体生命的目的。顾长卫则是由"中国第一摄影师"而转型为导演的,他以一颗悲悯之心把七八十年代的小城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抗争或屈服呈现给观众。他们的电影在镜头的调度上很有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必要,两位导演大量使用了长镜头,使影片的表达效果更为真实,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对第六代进行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第六代的风格不再是规整的,集中的,而是散点式个人化表达的呈现,对个人象征的迷恋日渐隔阂了其电影文本的亲民性.这里出现了历史性的因缘际会,两部同时三峡题材的电影,而恰恰都位居第六代序列.章明的<巫山云雨>吹响了第六代先锋号--极端自我的内向度表达;贾樟柯近期的<三峡好人>则在第六代静观基础上尝试了一次整体象征和日常性民间生活的链接,这样似乎给了我们期待:第六代的底边叙事能否走出个人焦虑的漩涡,带给我们一种生命力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画家刘小东与"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等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合作互动表明艺术精神的相通。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写实,以个人化视角关注被传统文艺置于视野之外的社会边缘人物和边缘心态,这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开始艺术生涯的一代艺术家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生活的质量上越来越高。电影成为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高级艺术,展望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其中最特别的两个时期分别是:1.八十年代开始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2.九十年代后,以贾樟柯、陆川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为了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崛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此我们通过对两代电影人的研究和探索,推进中国电影在世界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17.
第四代导演的影片呈现出一种诗化与纪实相融合的美学风格,而不只是单纯的纪实美学.这种电影美学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客观、冷静地陈述中较好传承了历史积淀的悲剧精神,而且从平民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现实,完成了对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讴歌,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开拓了民族电影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同类电影推荐:中国内地:《80后》《青春期》中国香港:《B420》《早熟》中国台湾:《盛夏光年》《翻滚吧!阿信》中国的青春电影有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路学长、娄烨等电影中的青春,都带有导演童年的经历——强烈的"伤痕文学"式反思;而港台地区导演侯孝贤、朱延平、杨德昌,以及钮承泽、林育贤、彭浩翔、黄真真等,则更多把视角放在了青春期成长的心路历程。演员夏雨的成长跟着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被推向舞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毛主席的雕像"、"欢迎柬埔寨元首"、"冒充朝鲜大使"等呈现着那个符号化的时代,夏雨饰演的马小军是那个时代压抑的个体,他像阿Q在丢弃象征知  相似文献   

19.
《三峡好人》是贾樟柯导演在拍摄《东》时所决定拍摄的一部影片,获得2006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等多项大奖。该片秉承了贾樟柯导演的一贯风格,将镜头瞄准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同时反映了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与此同时,他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从电影中将思考表达出来。笔者将在本文中讨论电影中所透露出的空间背景、现实思考以及思考如何表达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颖 《文教资料》2008,(16):61-62
金狮奖影片<三峡好人>,是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又一部写实主义力作,用他一贯的纯朴无华,甚至不添加任何雕饰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作为新时代阶段的大学生,在解读这部电影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他们的解读应该都有着各自的原因.笔者对其中的某些关键词也有着个人的另一番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