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在比较世界主要国家保险诈骗罪之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形态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刑法中的保险诈骗罪是复合实行行为,其着手时点应以行为人开始实施虚构保险标的,编造未曾发生的事故,夸大损失程度,制造保险事故的行为为标准,中国刑法对保险诈骗罪犯采用了结果犯的立法模式,因此,其既遂应以行为人可否实际控制保险金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犯罪的定型性行为类型,它具有定型性、侵害性、有意性、有责性等特征。在规定某一种犯罪的条文中可能包含另一种犯罪的实行行为,区分的关键在于看行为具有哪种犯罪的实行性。同一种实行行为既能包括既遂、未遂、中止等多种构成行为,亦可成为构成行为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所谓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意图流通而非法持有或者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持有、使用假币行为只有在不能查明所持有假币的真实来源与用途时,才能独立成罪。在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下,非法持有假币行为只是其他有关犯罪的伴随行为,非法使用假币行为只是其他犯罪的一种手段或目的,均不再单独成罪,对行为人只按其他有关犯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4.
持有是行为,不是状态,持有型犯罪惩罚的是持有行为而不是持有行为所造成的状态;持有是一种作为,不是不作为,更不是所谓独立行为方式,持有型犯罪是一种作为犯罪;持有作为人对物品事实上的控制、支配,要求认识蓟所持物品的性质和行为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智能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涉黑团伙犯罪、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的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以犯罪构成为核心的犯罪论中,符合犯罪构成就等于犯罪成立,然而,犯罪的本质在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是发展变化的,只有既符合犯罪构成又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7.
浅议再教唆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教唆犯罪与教唆犯罪一样具有可罚性,其理论依据主要在于三种属性说,实践依据主要在于教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再教唆犯罪从行为主体上讲属于一般主体,在主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在客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单位犯罪,是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同样,单位犯罪自首立功也是在犯罪后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忏悔行为。刑法既然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同样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其自首立功行为应构成单位自首立功,在处罚上也应从宽,这也是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立法上完善单位犯罪的自首立功制度已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犯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行为。计算机犯罪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能危覆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计算机犯罪:有多种类型,并具有智能性、隐蔽性、跨国性、匿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所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是任何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犯罪的客观方面”除危害行为外,还包括犯罪对象、犯罪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对于犯罪客体和主观方面大致相同的犯罪来说,量刑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犯罪越来越多,有必要对犯罪的特点及犯罪主体行为的特征加以探讨,经济犯罪有复杂性、隐蔽性、贪婪性的特点。主体行为上有合法外衣、共同犯罪、连续犯罪、善于伪装、关系网保护的特征。心理上有强烈物质占有欲、侥幸冒险、意志不坚定、是非观念颠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虚拟财产进行犯罪的行为越来越多,从而给立法和司法带来了诸多问题,学术界观点不一,在认识上也往往有很大误差。针对虚拟财产进行抢劫的行为,由于存在着虚拟抢劫犯罪行为和现实抢劫犯罪行为,因而二者的定性也应有所不同。因为二者在犯罪客体、行为客观方面、社会危害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针对于此,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  相似文献   

14.
特殊累犯不包括毒品犯罪之累犯;应将人身危险性作为累犯成立条件之一,但应摒弃采“行为人中心论”的国家之模糊的人身危险性认定的立法例,将不具有或具有较小人身危险性的现象科学地归纳总结出来并上升为法律,作为累犯构成条件的后罪如果是未成年人犯罪、法定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之实行过当、“大义灭亲”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属于犯罪中止的、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和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应排除在累犯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对现实的犯罪形势做出概括性估计,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宏观社会环境原因、微观社会环境原因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原因,以期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大陆法系与我国刑法理论关于犯罪本质有关学说的比较,赞成以法益理论重构我国刑法犯罪本质的社会危害性理论,但作通过对哲学上“本质”范畴发展历程的梳理,指出不仅事物而且事物的本质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简单地将犯罪的本质归结为对法益的分割失于片面,犯罪本质是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必须重视对犯罪本质形式的探讨,将犯罪本质的形式--行为的应受刑法处罚性与犯罪的本质内容--行为对法益侵害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17.
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标准是看该因素是否是决定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内容要以决定行为性质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因素为核心内容,包括行为的性质、行为对象、行为的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客体、法定的特定时间、地点、状况和方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的明知,而犯罪主体和违法性不宜作为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描绘当前我国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原因等,进而指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系列措施,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七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试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1.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必须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2.犯罪是违法的行为,但违法并不...  相似文献   

20.
试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对现实的犯罪形势做出概括性估计,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宏观社会环境原因、微观社会环境原因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原因,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