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边城》的主旨2.欣赏品读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教学重点】理解《边城》的创作动机和初衷【教学难点】理解《边城》文本的不和谐因素【教学方法】鉴赏,品读,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湘西的一个美丽神秘的小城,这里有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这个小城是哪里?想必同学们都猜到了,它便是凤凰。凤凰之子沈从文的《边城》的原型就是他的家乡凤凰。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吟唱感知,体会幽美凄凉的整体氛围。2.推敲斟酌,感受平易精准的遣词功力。3.形象诠释,理解含蓄真诚的古典情怀。【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诗词主体的形象化诠释,体会中国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传统。【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同学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个豪放旷达的  相似文献   

5.
王燕 《学语文》2014,(6):20-21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2.了解庖丁高超技艺形成的原因。3.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培养运用规律,反复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1.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2.对庄子之道及其所启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领会文中蕴含的处世之道,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手中拿一个花钟。2.出示"花钟"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联想)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感悟,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教学难点】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并学习通过简要的事例说理的方法。3.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他人实际抒写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1.读懂"滴水穿石"的启示。2.两次说写练习:(1)学习简要介绍相关事例说理;(2)结合生活实际抒写读后感受。【教学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文中词语,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关键词句,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领悟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品质。【教学流程】课前游戏1.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名。随故事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寓言故事和一般故事一样吗?一、导入新课1.让我们走进故事长廊,默读138页导语,画出学习本组课文的要求。2.这节课,先学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19个生字。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表演,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和说话中积累词语。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随文识字。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会写:泼、互、吉、如、味。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拼字游戏用各部件(24份)、板贴词语卡片。【课前活动】1.小朋友喜欢过节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看词猜节"的游戏。(板书:节)2.课件出示谜面,学生猜谜底。*贴春联吃饺子拜大年(生答,师: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捐书淘书乐"一站到底"(生答,师:这是我们学校正在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教学难点】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CCTV3有一个《开门大吉》的节目,听歌曲,猜歌名,今天老师也放一首歌,比一比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抢答歌名?(播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春天的美,背诵课文。3.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春天已不知不觉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出示课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浙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2页。【教学目标】1.理解"乘减"运算的意义,掌握"乘减"计算的方法。2.沟通"乘减"与"乘加"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抽象性、概括性。3.让学生在经历用"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减"的意义;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概括小说的内容。2在朗读和揣摩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3感受到真爱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爱我家庭、爱我社会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课前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室环绕轻轻的音乐,师生沉浸在母爱的亲情之中。投影显示图片"大手拉小手"。2教师导入:图片上有什么?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画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熟读成诵,把握作品的感情;2.掌握作品描写的蜀道雄奇险峻的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3.品味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学习重点】诵读。【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理解。【知识导学】4.背景介绍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