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基本原理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坚持群众主体化、教育分众化、形式民族化和理论实践化等基本原则.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三者关系,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相关联。"灌输论"的思想发展史,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史是相一致的,其实践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过程。尽管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客体、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离不开"灌输论"。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南方谈话视界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与重温南方谈话的文本价值,可以清楚地勾勒出邓小平从文本路径、实践路径、语言路径、教育路径与组织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科学论述,对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践活动。如何全面、系统、合力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促进社会建设科学发展、增强人们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分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建勇 《天中学刊》2009,24(6):18-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的一种理论品格.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防止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变成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应把严肃的科学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命题。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高校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高校学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而且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充分利用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  相似文献   

7.
双向互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双向互动与内在统一."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前提,重在"理论创新";"群众掌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体现,重在"理论武装",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双向互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并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源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关系及其发展进程的研究,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创新精神和立场观点方法的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阈下,只有廓清认识、明确方向,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以科学的态度、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理论与群众关系的论题,指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在政治意识形态内涵上,从群众中来,是指马克思主义反映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到群众中去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武器,把群众中的自发行动提高到自觉行动,实现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决定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条基本途径是:从群众中来的实现途径和到群众中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凸显人民群众在大众化中的实践主体、接受主体、创新主体、评价和检验主体地位。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科学分析人民群众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科学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变化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原理"课教学中,既要阐明原理的科学性、真理性,还要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体现价值性的人文精神。加强基本原理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原理"课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协同式"专题教学是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者的共同要求。"现实的个人"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正确处理理论说服力与实践说服力、灌输渗透与接受创新、大众整体与个体差异间的关系。"现实的个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尊重个人,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实现传统路径的个人转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重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性。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三者的内涵理解上不能有偏差。在中国化问题上,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问题;在时代化问题上,主要是如何理解时代的问题;在大众化问题上,主要是如何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问题。理解三者内涵的关键是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科学的方法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本本主义,而是一种需要被大众接受并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作为拥有相对较高知识水平人群的高校,在这个阵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生活化,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在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实践的要求也是民族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意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建立一支普及宣传的政治理论工作者队伍,同时发挥网络的作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意理论宣传在内容和语言上的通俗性,丰富理论宣传的方式和渠道,提高理论宣传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理论宣传的效果评价机制,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多样化的普及方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科学化的效果评价以及专业化的理论队伍,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人民大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大学生是当前和未来人民大众的有生力量和重要内涵。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化,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化,重中之重就是要搞好"三进",即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只有被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所接受,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那天起,就不断实现着与乡村社会的融合,不断地被农民群众所接受,期间既有曲折,又有发展。新时期,中国的乡村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立足乡村实际,选择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实现乡村语言与现代手段的紧密结合,积极发挥农村干部、党员和乡村精英的积极作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契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