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违法犯罪,由于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社会影响极大.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以来,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世界现、人生观与价值观都经受着严格的考验.又因为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不但时有发生,而且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近年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情况和新趋势.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角度去构筑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长效的机制以及健全并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学校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任何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完成的,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提出一些预防大学生形成违法犯罪心理的对策,以期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了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和心理因素,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本对策,对降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网络引发的各种犯罪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更应引起重视.文章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分析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表现极其危害,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从高校的角度提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期达到预防、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暴力违法犯罪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暴力违法犯罪案件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这既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又对高校优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的分析,以把握其犯罪的特点,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完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因素的分析,提出一些预防大学生形成违法犯罪心理的对策,以期达到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大学生遭受违法犯罪侵害事件时有发生,本文运用被害人学和被害人援助论的一般原理分析违法犯罪中被害大学生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探讨开展对被害大学生的援助,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大学生在违法犯罪中的被害后果。而且有利于维护高校稳定。  相似文献   

11.
Victimization and the costs of crime sometimes can be an afterthought in courses on crime and criminal justice, which often are focused on offenders. However, shifting attention to victims of crime potentially motivates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riminal victimiz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learning of course concepts and producing better-prepared criminal justice practitioners. A new curriculum kit on understanding crime victims was implemented in two of three sections of a criminological theory course, with the third section acting as a control group having a unit on “offenders” instead of “victims.” In short, the kit did improve student knowledge of crime victimization, but so did a lecture on offenders. Interestingly, students exposed to the kit coupled with a service learning component continued to improve knowledge of crime victimization throughout the cours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犯罪既与青春期的心理因素有关,亦与地位受挫有涉,是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犯罪暴力化、群体化、激情化等特点。同时,考虑到高职学生主观恶性不深,可塑性较强,应基于“浪子回头金不换”之常识、常理、常情,给予刑法之宽容应对,以此通过积极出罪、刑事和解、非监禁刑等措施,实现高职学生犯罪的扶正黜邪。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犯罪具有一般犯罪构成的特征,又因其主体身份而备受关注。对大学生犯罪处罚看法不一。大学生犯罪犯罪率和犯罪人数上升,并呈现出手段、类型多样化、动机复杂,危害行为智能化和暴力化的特点。以满足刑法适用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阐述基于大学生身份的从宽处罚背离了基本法治原则、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同时也不利于刑法任务及刑罚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引起大学生数量猛增,大学校园犯罪率也逐年增长。大学生犯罪呈现侵财案件高发、手段智能化、女性犯罪增长的特点。究其原因,社会转型时期控制系统弱化以及大学生的个体原因是促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addresses criminal justice educators' increased concern about how to teach and study environmental crime in criminal justice curricula. It introduces a new pedagogical approach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both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in an environmental crime course.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作案手段也颇为残忍。高校在预防大学生犯罪方面的责任义不容辞。高校只有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构筑思想、心理、行为、环境四道防线,从而构建一个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工作体系,才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属于渎职罪中的一具体罪名.该罪在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在司法认定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时,我们要注意新旧刑法的变化和有关的司法解释.同时,我们要对该罪的立法设计和司法解释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笔者在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实施主体在内的全方位、多元化预防机制,以期防范高职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促进高校和谐育人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现象在实践中已是司空见惯,一般人多是从道德视角对其进行评价,无论刑法理论还是司法实践在该问题上存在缺位现象。本文对招收学生徇私舞罪的犯罪构成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尤其对其中一些模糊认识予以廓清,期望对本罪的认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As educators, we recognize that students often come to the classroom with preconceived notions abou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at shape their subsequent learning. One such notion revolves arou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ar on crime” model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Many students feel that this model is the best way to achieve “justice.” Teaching peacemaking represents an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o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experiential learning strategies can facilitate students’ learning of peacemaking. Suggestions also are made about how peacemaking can be implemented into the pedagogy of criminal justice profess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