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有关体育院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精品工程,根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体青字[2012]18号),经各级体校自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复评和国家体育总局统评并公示后,决定命名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等335所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2016)”。  相似文献   

2.
《少年体育训练》2014,(2):135-137
<正>为了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体校的办学水平,发展业余训练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奥运、为国争光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多年来,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所学校抓住自身特色与优势,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真正把培养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当成自己的职责,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体校的办学水平与业余训练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奥运、为国争光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多年来,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所学校抓住自身特色与优势,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真正把培养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当成自己的职责,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体育院校承担着贯彻国家、市体育局、市教委的方针、政策,研究、拟订并实施学校工作的法规,为运动队培养输送优秀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职责。为了能够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体校的办学水平,发展业余训练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奥运、为国争光的目的,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多年来,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各所学校抓住自身特色与优势,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真正把培养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当成自己的职责,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5.
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从2004年起,以四年一届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中开展《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从认定办法和认定条件可知,这次认定工作,更加突出了备战奥运,扩展了参评层面,简化了指标体系,注重了培养效益,加大了扶持力度。这是新世纪贯彻我国竞技体育工作战略部署、促进竞技体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新举措。随着认定工作的开展,必将为我国竞技体育打好基础、优化质量、创新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祝愿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以全方位提升体校的办学水平和培养优秀奥林匹克后备人才的实绩,来争得《基地》认定工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1浙江竞技体育“体教结合”的实践现状 浙江省在“体教结合”发展体育这一块起步比较晚,目前,除去体育传统学校外,我省有市级中专体育运动学校5所;各级各类青少年业余体校130多所,其中由体育部门直接主管并实行读、训、住三集中的业余体校34所,实行集中住、训二集中业余体校20所,这54所相对业余训练情况比较稳定体校中,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4所,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在全国建立一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确保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依据《基地》认定办法和条件,对各省(区、市)申报的《基地》备选学校进行了认真审核,现根据审核结果,决定命名北京市什刹海等211所体育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体育院校: 为全面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国家奥运战略后备人才精品工程,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竞字[2006]7号文件和体竞字[2007]72号文件,对各省(区、市)申报的2005-2008周期内做出贡献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备选体校进行了认真审核,现根据审核结果,决定命名北京什刹海等310所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相似文献   

9.
1 前言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有84%来自体校的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全国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27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30万左右;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0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近260万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1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57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竞技体育基础的少年儿童体校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为全面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确保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新命名212所体育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我们在为这些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进入新的征程感到无比兴奋的同时,对我国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在新时期培养学生成才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希望能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