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学习迁移"在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知识间的迁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应用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认为:大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这门课程的良好方法之一是学会应用学习迁移,教师应该积极促成学生学会学习迁移,形成学习迁移的能力,这样不仅对本门课程,就是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形成积极的迁移作用,从而整体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语法的教学和学习中,汉语的迁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和汉语在一些方面有差别,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很多共同规律。因此,英语语法的教学要合理运用汉语语法的迁移来帮助学习者学习。本文介绍了英语语法学习中的汉语正迁移和迁移,并对如何有效运用汉语迁移来提高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岳靖 《现代教学》2007,(12):33-34
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学习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通俗地说,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孔子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到今天的“学会学习”,学习迁移能力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迁移规律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用有效迁移指导教学,在具体实施、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4.
根据职业中专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强化学习指导,可选择五个有效立足点,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理解;立足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会记忆;借助恰当的实习训练方式,学会迁移;尝试多视角的探索;学会思维;进行分层递进式的训练,学会操作。  相似文献   

5.
学习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只有确立能力本位思想,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正迁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新型职业人才,为使我国早日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成人英语学习者具有特殊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深刻探究影响其英语学习迁移的主、客观因素,重视适当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内容、有效的教学过程等方面,将对有效促进其英语学习正迁移、优化其英语学习效果,并促进成人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专专业课教学实践,强化学习指导,可选择五个有效立足点,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理解;立足原有的认识结构,学会记忆;借助恰当的实训方式,学会迁移;尝试多视角的探究,学会思维;进行分程递进式的训练,学会操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职业中专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强化学习指导,可选择五个有效立足点,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理解;立足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会记忆;借助恰当的实习训练方式,学会迁移;尝试多视角的探索;学会思维;进行分层递进式的训练,学会操作。  相似文献   

9.
技能的传授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知识迁移在技能传授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将迁移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学会迁移,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10.
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原则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培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五条基本原则:(1)知识教学和策略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双基、固化知识、传授策略、策略过手;(2)结构教学和迁移教学要求熟知建构、结构多样、近远迁移、学会迁移;(3)启发式教学和主体性教学要求提前铺垫、过程启发、自主学习、学会学习;(4)元认知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要求学评结合、过程监控、适当超前、着眼成长;(5)情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控情炼意、学会体验、面向全体、兼顾个别。  相似文献   

11.
语言负迁移大都被认为对英语学习具有干扰和负面影响,有关的研究也集中在如何克服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消极作用,而忽略了它的积极作用,文章着重讨论语言负迁移对英语教和学的正面影响,并籍此提出几点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赵继雪 《时代教育》2014,(11):285-286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transfer has alway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eanwhile,the role and status of mother tongue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topic for both linguists and scholars as well. Normally divided into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widely observed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negative sides hinder the learning of new language while the positive sides facilitate the acquisition of new knowledge.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China, language transf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transfer of learners' mother tongue-Chinese in English learn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to those art students whose English competence is relatively poor taking its aim at figuring out a proper strategy for English teaching.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在各种信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整合重组,因此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篇文章谈到了学习的迁移规律,包括迁移的实质、过程与机制、影响迁移的条件,为授者提高教学成效,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学习迁移理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学习迁移过程,并从中找出了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指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应从合理选择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因素,利用比较法促进正迁移产生等关键环节入手,以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语言迁移始终存在于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各个方面受到母语的深刻影响,这就是语言的迁移,包括有“正迁移”以及“负迁移”.由英汉二种不同语系所带来的差异性会给英语学习者带来很多“负迁移”的影响,给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微课能为学生传递高度聚焦的优质学习内容,在10分钟内给学生呈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完整教学活动;微课蕴含着交互性强的教育理念,适合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可以改变教师主导教学全过程的弊端。为提高电子线路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微课实施教学方式改革,重点把握导学设计、学习内容设计、任务单自主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成效评价设计四个方面,从而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整合在一起,提升中职学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母语的负迁移是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河西方言对语音学习负迁移体现在音段和超音段两个层面,拟从超音段层面探讨河西方言在重音、语调、节奏、意群及连读方面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并为同行英语语音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化学学习迁移的类型不仅是我们传统认为的正、负迁移两种形式,从方位发展来看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迁移,迁移不产生作用的称为零迁移。促进化学江移的力法形式多样,其中包括逆向思考的习惯培养、概括能力的培养以及创设各种有利于发展创造思维的教学环境、类比推理力法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教学效果,将ANSYS引入传热学多媒体课程。介绍了传热计算相关理论,以典型的传热过程为例,采用ANSYS对其温度场进行了分析。采用ANSYS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20.
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习得主要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当母语和外语的结构不同时,会出现有害迁移;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会出现有益迁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有益迁移,同时克服有害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习者形成新的、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有必要了解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迁移与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