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排座位时,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排个“好座位”。如今,最让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头痛”的一件事儿,就是给学生排座位。家长们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给孩子调个“好座位”,老师又想要在全班学生家长中求得平衡,双方都绞尽了脑汁。◎学校排座形式花样百出如前后排同学每周轮换一次座位,让每个同学都能保证有机会坐在前排;再如左右横向调整,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坐在教室的中间;有些小学对排座还更加细致,采取按学生个头的大、中、小分成几组,每天每组第一排串到最后一排,后面的依次向前串一排,每星期再左右整组横向调;还有的老师想出更绝的招儿:学生每星…  相似文献   

2.
一二年级的孩子交往面相对比较狭窄,基本限于家长、座位周围的同学,以及老师认为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但是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交往面开始扩展了,不太愿意按照家长指定的朋友去交往了,只要他们认为情投意合的,都愿意作为交往的对象.此时,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彭薇 《教育》2012,(28):5
新学年才开始,一些学生就表现出厌烦学习的"焦虑"状态,而一些新生家长也徒增"开学的烦恼"。这当中,除了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等,还有其他的"纠结"。让家长们"纠结"的事情实在太多。还没开学,一些家长就四处打听孩子是否分到了好班,班主任是否经验丰富,有的家长甚至提前给教师发短信,询问教室座位编排的情况。他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分到后排座位,会影响听课效率,所以希望教师将孩子座位安排在前排,容易引起教师注意,提高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家长会,我像在单位开会一样,径直走到后排,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准备坐下来。班主任老师却说,每张课桌的角上都贴着孩子的名字,请大家找到各自孩子的座位,坐到他们的位子上。她又补充了一句,这很必要。教室里一阵骚动,大家寻找着自己孩子的座位。所有的人都找到了自己孩子的座位,然后,重新坐了下来。还有两三个座位是空的,看样子,这几个座位上的孩子的家长,没来参加家长会。家长会开始了。老师扫视了一遍大家,说:"各位家长好,这是我们第五次开家长会了。"家长会每学期都开一次,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  相似文献   

5.
杨迪 《家庭教育》2014,(5):36-37
案恻再现有家长咨询:我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自从孩子上小学以来,我发现孩子不如以前开心活泼了。每天总是垂头丧气地回家。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可能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不是上课坐得不够端正,就是下课疯跑,同学之间还吵吵闹闹的,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昨天,因为班会课上没有听老师讲话,只顾自己看课外书,结果又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老师甚至把孩子的课外书扔到了窗外。孩子的班主任是个年轻老师,非常要强,她希望所带的班级样样都好,所以在管理学生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家长都希望跟孩子交朋友,孩子也希望家长了解他们,但为何总是事与愿违? 故事一:给我多一点时间阿惠读小学的时候是班长,成绩在年级向来数一数二,老师的夸奖,家长的满意,令阿惠的小学生涯一帆风顺。上了初中,阿惠发现周围的一切全变了:同学中小学当过班干部的有一半多;第一次考试下来,阿惠的成绩仅仅是中等水平;班干部选举,班长不是她。  相似文献   

7.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8.
<正>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无论幼儿园老师、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一定都想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说到衔接,可能很多家长想到的会是知识上的衔接,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一、升入小学孩子的不适感孩子们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到紧张规律的小学生活,从  相似文献   

9.
邻里的孩子李园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上一年级时情况尚可,学习成绩也不算太差,尽管时有上课做小动作、与邻座同学讲话等不良行为,但老师予以制止后都能较好地改正。然而从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这孩子上课捣蛋的频率增加,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老师为之头疼。班主任虽数次走访这名学生家长,希望他们对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引起重视。谁知,对方一听老师说他们的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很不高兴地断然否认说: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神经都很正常,孩子虽然有时因贪玩忘了做作业,但在家长督促下均能完成。由于家长对老师的提醒未能…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前面几代家长,而且这一代家长也是最具自我批评精神的一代,我们最常听到的话是:"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在家长"……所以,当幼儿园的孩子不肯上厕所,而拉在裤子里时,老师和专家常会让家长反思在教养孩子时是否有不当的行为;当孩子上了小学解决了在裤子里大小便的问题转而欺负班里同学时,周围人就会怀疑家长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即便这样,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仍然没有成长为完美的家长。随着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老师,您变了     
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儿放学回家对他妈妈说,在学校里捡到100元钱。他妈妈问都没问就抱着孩子亲了一下说:“我儿真能!”就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第二天侄儿放学,又捡了100元钱交给他妈妈,他妈妈二话没说,领着孩子就去了商场,拿着孩子捡来的钱给孩子买了一双鞋,算是对孩子的奖励。第三天,学校老师通知召见家长,也许是孩子的父母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就推说有事让孩子的爷爷代劳去了学校,不知根底的爷爷到学校挨了老师的批评,还退还了200元钱。原来孩子班上的同学,偷了自己家的1000多元钱,给四五个要好的同学分了,被家长发现后…  相似文献   

12.
也说排座位     
一、你争我论都有理李某:老师,我妈妈要我坐第一排。我坐在后边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张某:我坐在后边听不清楚,希望坐到前边。刘某:老师,我爸爸要我坐在第二排,因为坐第一排吃粉笔灰。武某:我也想坐第二排,最好是靠近窗户的,行吗?老师(惊讶):我刚才粗略统计了一下,发现有11个同学要坐第一排,有16个同学要坐第二排。可是大家知道,第一排只有8个座位,第二排也只有8个座位,怎么办呢?牛某:让学生自己挑座位肯定不行啦。纪律委员:老师,以前的座位都是由班主任安排的,你也按老规矩安排算啦。老师:由我安排,个别人不服气,也不好。新学年快开始的时候,学校决定让我当六(3)班的班主任。消息传开后,就有八九个家长提着礼物到我家探访,他们除了要求我加强对其子女的管教外,还要求我给其子女调整座位,有的要求调到前排坐,有的要求从第一排退到第二排,有的声称不与纪律差的同桌,有的则希望与成绩好的同座……家长们对子女的座位如此关注,使我认识到这事非同小可,于是决定让同学们讨论,一者要保证公平,二者也让大家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一上讲台就宣布讨论座位安排。同学们对我还有些陌生,都静悄悄地不好意思开口。于是我就让大家先...  相似文献   

13.
与家长朋友谈幼小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入学了,孩子能否由家中娇生惯养的独苗苗成为学校集体中平等的一员?能否很快从以嬉闹为主的游戏生活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能否理解、消化老师每节课40分钟的授课内容?能否适应学校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无数的担忧会在家长朋友们的脑子里打转,但是,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家长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做。今天,我就与大家谈谈孩子入学前家长该做的准备工作。我想从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物质上四个方面与大家做个交流。一、心理上的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13,(7):73-73
一名今年年仅7岁,但已经在小学四年级读书的男孩,为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伤痕回家?父母说,这是因为他年纪小、个子矮,常被同学欺负;老师说,是因为他年纪小,心智发育不及班上同学,表达想和同学玩的愿望时却总是被误会,引起冲突。尽管互不同意对方观点,但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读书太早是重要原因之一。在不少家长希望让孩子早读书、早工作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提出,早读书的好处可能要到孩子工作时才显现,但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可能在入学不久后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一、个案分析,顾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顾某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就钻到桌下;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拿剪子剪同学的头发和衣服;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其中一个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发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家长"陪读"这件事,恐怕每一位家长都"心有余悸"。从孩子上小学有了家庭作业开始,大人孩子就像被绑上了一架看不见的"战车"——"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又搂又抱;一写作业,大呼小叫,又哭又闹。"几乎成了小学生家庭的"日播剧"。甚至,由于家长的"陪读",还会引发学校与家庭的矛盾。家长往往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学习,为什么总要家长督促?学校和老师常常很委屈:一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17.
怀念是爱的标尺。冉光美离开白云公社小学已经一年了,初二班的同学仍那么怀念她,怀念和她在一起的日子……在所有的孩子中,黄长太的怀念是最深切的。他曾是学校的一霸,逃学、打架,给老师起外号,几乎每天都要捅出些漏子。老师和家长联系,家长就狠狠地打他,有时打得他不敢回家,就睡在别人家的猪圈楼上。久而久之,黄长太感到所有的老师都讨厌他,他也讨厌所有的老师。进入初中班,冉老师当  相似文献   

18.
[案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片断。教法一: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生1:我在第2组。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的座位在哪儿吗?生1:我的座位是笫2组第3个。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生2: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3个座位上。生3:我坐在第4排的倒数第1个座位上。师:你这个“第4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生3:从门口开始数。生4:我坐在第1组第4个座位上。生5:我坐在第…  相似文献   

19.
郑红同学:从来信看,你是一个听话要强的孩子,知心姐姐真为你高兴。你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家长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不论大事小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依赖(lài)心理。今天,我请来黑龙江省安达市和平小学的几名同学来谈谈他们的看法。徐晗(hán):毫(háo)无疑(yí)问,应该听老师的。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简直成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逐渐形成了依赖的心理,造成自理能力很差,甚至离开家长就寸步难行了。我邻居的大哥哥考上了北京外语学院,可他不会洗衣,不能排队买饭,不善于与同学交往………  相似文献   

20.
“童心传真”是孩子抒发心声的好地方,也许有许多话你不便于向家长、老师、基于朋友倾诉。那么,拿起笔写出来,寄给我们,好吗?主持人/弓立新老师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们从老师的一举一动中衡量自己的价值,作为老师,您是否有偏心的、不公正的时候?当您一碗水端不平时,您知道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吗?不久前,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的几所小学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的话也许会给老师们一些启示。宋凯(小学3年级学生):我早就发现我们老师有些偏心眼儿了。她对我们班学习好的同学从来都是笑嘻嘻的,而对待我们这些学习一般的同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