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清代乾嘉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文事活动为主的幕府,这些幕府倡导学术研究,学术气息浓厚,著书活动兴盛,一度成为学术基地,推动了乾嘉学术的发展。乾嘉时期幕府著书成为清代学术史上很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清代中期艺文幕府的著书活动对清代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仅保存了众多的优秀典籍和乾嘉学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成为乾嘉汉学兴起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2.
清代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限制了清代学者修史著书.但是文人士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耳闻目睹又使得他们不能不写.于是一些私人文集、笔记之类的著述就兴盛起来.据康、乾、道不同时期以来收、增、续、补而成的<昭代丛书>就达600余种.而这仅仅是清人笔记的一部分而已.<阅世篇>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恽珠,清代闺秀的奇葩,以其对妇德的高扬和自身深厚的学养,走完了自己福慧双修的一生:丰富的著书以及绘画作品圆了少时的绮丽一梦,成就了一代才女;相夫有政声,训子为令臣,完美地尽了自己的妇职,成为贤妻良母的典范.她深沉蕴藉,才华横溢,以自己的心灵描绘着美妙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国朝柔远记》在中外交通史上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重要著作。关于其编订情况,百多年来学界皆认定为湖南王之春所独撰。笔者在整理广西诗人潘乃光的诗集时,发现潜居王之春幕府三十余年的潘乃光才是实际的撰写者。他为王代撰而无力捍卫自己的著作权乃在于其入幕寄食的地位使然。这种幕府代撰者被剥夺著作权的现象,在清代幕府体制中,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宋代正式把"入幕之宾"称为"幕僚"、"幕客".到清代,方有"幕友"之称.据清人王衍梅说:"今自制府.中丞、司、道以下州郡县,受马币,应是聘者,率呼之日'友'.'友'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于尊,宾介乎尊与卑之间,故日'友'之云尔."  相似文献   

6.
乾隆年间,四库馆开。《四库全书》的编纂刺激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使我国古代学术从此步人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总结和整理的阶段;同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使清代目录学的发展呈现空前的繁荣,激发了私人编纂目录著作的热情。乾隆五十二年(1787),毕沅及其幕府编纂《史籍考》,就是一种反  相似文献   

7.
清代藏书大家陈揆,名闻遐迩。本文依据大量史料,简要叙述其聚书、藏书、校书、著书等方面的活动,旨在揭示他对我国文化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黄元御36岁开始从事著述,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著书14种,均被四库全书全数收录,以至于当时悬壶行医者无不知黄元御,他也被同仁封为“医门大宗”、“一代之大医”。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黄元御36岁开始从事著述,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著书14种,均被四库全书全数收录,以至于当时悬壶行医者无不知黄元御,他也被同仁封为"医门大宗"、"一代之大医"。  相似文献   

10.
唐代幕府与唐代小说的繁荣关系甚密。首先,幕府聚集了大批气类相投的文士争相参与小说创作;其次,幕府业余生活丰富、宴饮聚会频繁、幕府闲谈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再则,幕府文人因入幕、出幕、聘问等原因,出入于使府、馆驿中,其流动性为素材搜集、小说传播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1.
李灵年  杨忠 《中国索引》2004,2(2):25-30
有清一代,才人辈出,著书如林。在它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间,先后有十数亿人生息繁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仅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从量上分析,清代无论是作者数还是作品数,都大大超过此前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州县词讼审理中,批词作为一种法律文书被广泛运用。批词风格表现出灵活、自由的特征。批词内容上字数长短不一,用语风格上比较随意自由,乡俚俗语夹杂,同时批词结构也不固定。批词风格具有的灵活、自由特征是同州县官或幕府师爷的个人因素密切相关,学识出身、人生阅历等个体性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批词风格的形成,因此批词的不同风格正是清代州县词讼审断差异性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由张书才、杜景华主编的《清代文字狱案》一书,已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文字狱,顾名思义,是因文字的缘故而构成的罪案。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文字而获罪的事情早已有之,只是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惩处之苛、持续时间之长非清代莫属,因此,才出现了“文字狱”这个词汇,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人自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正是人们对文字狱的恐惧心理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名人书事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之多,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他大女儿出嫁时,他陪送了满满一箱书稿。他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口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脂扮英雄"这一首创的文学词语,可以作为《红楼梦》的另一个书名别称。它是全书主旨精神,也是曹雪芹所以著书的目的。本书汇红楼女性凡108人,以诗、文配图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对《红楼梦》中脂粉英雄激赏之情。诗、笺为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配。图为清代红楼名画家改琦绘。本文选编自该书序言。  相似文献   

16.
田刚  小田 《出版参考》2006,(5):35-37
方令孺1897年生于安徽桐城的一个诗礼官宦之家,属方苞世族后裔。在中国的读书人看来,论门望之隆,桐城方氏或许仅次于曲阜孔氏。自清代方苞开创“桐城派”古文流派以来,读书种子历世绵延不绝,其间多有以文名闻于世者。方令孺的祖父方宗诚,是桐城派作家方东树的族弟及学生,曾在曾国藩幕府中任过职,后值直隶枣强县县官。父亲方守敬,是书法家,诗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官修书、私人著书、图书内容、编撰形式等方面论述了辽金元图书编撰的成就,还分析了产生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图书编撰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官方修书、私人著书、图书内容、编撰形式、编撰理论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个时期图书编撰的成就,还分析了产生这些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郝珊 《兰台世界》2013,(12):16-17
清代统治阶级沿用历代调解制度,根据清代社会民族特点形成了成熟的民事调解体系,达到有效化解清代社会纠纷的目的.因此,通过对清代调解制度的全面探究,深入挖掘清代调解制度的价值,以期为处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公牍通论>是民国初年徐望之先生撰写的一部文书学著作.徐望之,吴兴人(今浙江湖州),生卒年不详.其父徐赓陛,字次舟,在清末是个有名的人物.在广东任县令时以善断案著称,人称"徐青天",后来人了李鸿章的幕府,随李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