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家欧文·肖(1913—1984)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在布鲁克林大学就读期间,他就尝试着写作。1936年他的第一部重要剧作《锂葬死者》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该剧用荒诞的手法描写在战争中死去的六名士兵拒绝被埋葬,声称社会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去实现梦想。尽管家人恳求和上级军官下命令,这些士兵仍然拒绝人土。在剧作的结尾处,六名士兵和他们的掘墓人昂首走下舞台,突出了全剧的反战主调。该剧为欧文·肖以后写作《幼狮》作了主题思想上的尝试。二战期间,肖入伍,先后在非洲、法国、英国和德国服役,从一等兵提升为准尉。1945年战争结束后,肖又埋头创作。1948年发表他的第一部、也是他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幼狮》。  相似文献   

2.
<正>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因创作《鲁滨孙漂流记》而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笛福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一些学者认为他是英国第一位小说家,堪称小说之父,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小说作为一门虚构的文类,在问世之初便遭受过非议。笛福面对虚构的态度较为复杂,他钟爱历史真实甚于虚构性的故事,但同时他又孜孜不倦于虚构的创作,其间的缘由得从虚构的两重含义说起。  相似文献   

3.
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1914-1953),威尔士诗人和散文家。幼年在威尔士读书,生活贫苦。21岁到伦敦。两年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创作《诗歌十八首》,是他的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作为剧作家,为英国广播公司写作,但生活依然拮据。晚年,他的文学知识更加丰富,可是作品不多。他一生没有摆脱酗酒的恶习,1953  相似文献   

4.
从1935年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万县》到1959年《四川文学》发表《老三姐》,马识途文学完成从学生到革命家再到作家的创作嬗变。他早期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兼具小说、杂文,创作初期从西方小说以及中国古典小说和传奇中汲取营养,同时深受家乡四川民间艺人“摆龙门阵”手法的影响,具有“恋地情结”的地方性写作成为他最具标志性的个人风格。还原时代,溯及他与时代的“搏击”,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马识途早期作品的艺术变迁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久前发表了他的一部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作品在西班牙语国家刚一问世,立刻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作者在接受意大利《团结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一新作的创作过程以及今后的创作计划。《团结报》,罗马  相似文献   

6.
王鹤鸣 《寻根》2024,(1):4-11
<正>1977年4月,美国普利策奖委员会把普利策特别奖授予了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根》,以表彰这部“非虚构的历史作品”。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探寻出纪实性的家族往事。一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本书作者亚历克斯·哈里花12年时间赴非洲寻访到的家族世系以图表展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病逝世 ,享年76岁。海勒一生笔耕不辍。1994年完成《结束时分》以后 ,有人问他是否准备搁笔 ,他回答道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他果真在1998年推出了一长篇回忆录《悠悠岁月》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辛酸历程。约瑟夫·海勒可谓多产作家 ,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并以第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8.
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威廉·福克纳未发表的十四首爱情诗——《春之梦》。这部诗集是作者曾同意出版的一组长篇诗歌,也是他弃诗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写的最后一部诗集,在此以后,他便开始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的写作。作者曾于1921年将这些诗装订成册,赠送给他的未婚妻埃斯特尔·弗兰克林,并于1923年经过重新编排之后交给了一家小出版商出版,但由于缺乏资金,以及作者本  相似文献   

9.
希契科克五部最好的美国影片在多年里未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其原因是希契科克本人不希望在他有生之年重复上演这些影片 ,于是把所能收集到的胶片都聚集一起销毁。希契科克1899年生于伦敦的莱顿。这位英国最杰出导演的早期作品像《客房》等虽是无声片 ,却为后期的有声惊险恐怖片奠定了基础。1939年他应戴维·塞尔兹尼克的邀请来到美国 ,先后导演了两部战争短片 ,三部战后片和其它题材的影片 ,他于1980年去世 ,为后人留下53部电影。希契科克为什么让他的作品《亨利的麻烦》以及令人瞩目的《詹姆斯·斯图尔特》、《绳子》、根据原…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一个13岁的男孩把他的老师为学校演出而创作的戏剧手稿藏了起来。他无意中保存的这部手稿竟是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著名的戏剧原稿。这出历史短剧名为《国王查理二世》,讲的是国王在他父亲被处决后逃亡法国的故事。这部手稿已于1988年12月15日在伦敦索思比拍卖。奥威尔的这出戏剧是1932年他在伦敦市区外海斯镇私立霍桑中学教书时创作的。后来在他的第一部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出版时,作者将名字由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写了几部最佳长、短篇小说的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于1986年3月18日在他的曼哈顿寓所逝世,享年71岁。他以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呆头呆脑的人》以及最近根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而闻名于世。《呆头呆脑的人》(1952)是一部关于棒球神话和追寻圣杯的自我意识浓厚的综合作品。不久,他又有一些较好的作品问世。他的第一部小说集《魔桶》(1958)在1959年获得“全国图书奖”,他的最佳长篇小说《修配工》(1966)亦获得“全国图书奖”,并荣获美国普利策奖。马拉默德于1914年生于纽约  相似文献   

12.
乔伊斯·约翰逊是一位作家,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两本回忆录和一部她与凯鲁亚克的往来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客》、《名利场》、《纽约时报》等杂志上,她对写作情有独钟,踌躇满志。不过最让她出名的并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的美国“垮掉派之王”杰克·凯鲁亚克女友的身份。由于凯鲁亚克在美国文学界的盛名,约翰森作为作家前女友的身份几乎掩盖了她本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是赵敏先生的第一部作品集,由“故乡他乡”、“屐痕心语”、“流年随想”、“纸上风景”、“深度虚构”五个部分组成,是一部散文、书评和小说合集。其中前三辑均为散文,是近年赵敏先生心路  相似文献   

14.
海塞博物馆     
为纪念作家赫尔曼·海塞(1877—1962),将在黑森林北部作家的出生地——卡尔夫开放一座博物馆。海塞创作的两部力作《草原之狼》和《玻璃球游戏》使他至今得以享誉世界。他是其作品在国外销售量最高的一个德国作家。他曾因《玻璃球游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坐落在卡尔夫的这座博物馆将展出海塞的书信、绘画和书籍,以及他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他领导的小剧场运动和严肃戏剧创作为世界剧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毕生刻苦创作了二十一部独幕剧和三十部多幕剧,凭借着被誉为"标准的现代悲剧"——《天边外》首次问鼎普利策奖,随后又凭借《安娜·克里斯蒂》《奇异的插曲》《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又三次获得普利策奖,并把美国的戏剧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的寓所内,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携手走向天堂,离开了这个令他心碎神伤的世界。在他去世后,巴西总统亲自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作为享誉世界的文豪,茨威格除了创作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小说名著外,还创作了《人类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等16部传记作品—由于他在传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洛丽塔”的毁誉与流传杨金才《洛丽塔》(Lolita)是俄裔美国作家弗·纳博科大(VladimirNabokov)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纳氏的成名作,1955年在巴黎面世,1958年义在美国出版。这部颇有争议的作品描写了一个从欧洲去美国的中年男子热...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1897—1962),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史上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喧嚣与骚动》(1929)与《我弥留之际》(1930)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代表他最高创作成就的两部作品,也是福克纳高超意识流技巧的体现。最新出版的《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三版不惜版面首次将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完整地收入集子,足以说明当今评论界对福克纳作品的高度重视与厚爱。 继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喧嚣与骚动》取得巨大成功后不久,福克纳对这种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情有独衷、欲罢不能。于是,1929年秋,他又奋笔疾书,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第二部意识流小说《我弥留之际》。他曾对人说:“这本小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麻烦,我仅用6周时间便一气呵成,而且一字未改。”在这部小说中,福克  相似文献   

19.
近日,著名华裔作家哈金以其小说《战争垃圾》再度获得美国笔会/福克纳文学奖。来自中国东北的哈金在国内读完英语本科和硕士之后,他又继续留学美国攻读英语文学的博士学位。几经生活的艰难和创作的挫折,随着其长篇小说《等待》获得1999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哈金于是成为继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之后又一获得同类大奖的华裔作家,同时他也因此步入美国主流文学行列。迄今为止,哈金出版作品包括:诗集《于无声处》、《面对阴影》、《残骸》,短篇小说集《辞海》、《红旗下》、《新郎》,长篇小说《池塘里》、《等待》、《战争垃圾》。这些作品多…  相似文献   

20.
<正>纽约艺术博物馆近期集中展出了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1953—1967年这一重要创作时期的作品。作为沃霍尔艺术生涯中的标志性作品,创作于1962年的《坎贝尔浓汤罐头》成为这次展览的焦点,它由32幅描绘同一品牌罐头的单品构成。沃霍尔运用复制和再现策略创作美国商品文化主题的作品,而汤罐头主题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突破。随后他就发展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平面丝网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