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情报理论与实践》跟踪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现状和趋势,侧重探讨情报学理论方法和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服务实践,深  相似文献   

2.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情报理论与实践》跟踪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现状和趋势,侧重探讨情报学理论方法和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服务实践,深受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欢迎和喜爱,在国外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情报理论与实践》跟踪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现状和趋势,侧重探讨情报学理论方法和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服务实践,深受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欢迎和喜爱,在国外也有一定数量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0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是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情报理论与实践》跟踪报道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现状和趋势,侧重探讨情报学理论方法和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服务实践,深受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欢迎和喜爱,在国外也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情报理论与实践》一直以来得到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和帮助,特别是为我们工作的提高提出了各种建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2012年,《情报理论与实践》将继续加强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理论、技术、方法的报道,加强理论  相似文献   

5.
《情报理论与实践》是在国内科技信息界有较大影响的一个学术刊物,自1 996年成为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会刊以来,加强了对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和学会工作的报道,在学会会员单位之间,以及科技信息的实践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进行理论探讨、工作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桥梁,为促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工作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值此刊物创刊4 0周年之际,我谨以学会和我个人的名义,向为刊物辛勤耕耘的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刊物的挂靠单位兵器工业2 1 0所表示衷心感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信…  相似文献   

6.
值此<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之际,诚挚地祝贺贵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5年来,<情报理论与实践>为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及情报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情报理论与实践》历经4 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重要的核心期刊,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值此该刊创刊4 0周年之际,我向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支持该刊发展与成长的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领导和广大读者、作者表示衷心感谢。该刊的发展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但是其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特别是1 987年该刊更名为《情报理论与实践》后,其在报道情报学理论研究前沿领域和科技信息工作取得的成果方面,获得了国内图书情报界专家学者的一致首肯。自1 996年刊物成为中国国防…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科技信息工作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西安市召开。  相似文献   

9.
《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64年,1996年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〇研究所联合主办,并确定为学会会刊。期刊历经50多年的发展,凭借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踏实的办刊风格,在国内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声誉,已经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情报学核心期刊。自《情报理论与实践》成为学会会刊以来,在以汪致远为主任的第一届编委会、以刘成海为主任的第二届编委会、以潘银喜为主任的第三届编委会的指导下,刊物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为学会广大会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也为学会巩固理论研究基础、发掘和培养优秀情报人才、增添学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声像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10月组织召开“国防科技声像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我们依据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情报学、竞争情报、数字图书馆、用户研究八大主题,对<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008年的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并作了热点追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情报理论与实践>1980-2007年发文的被引情况,分别从论文被引年代分布、频次分布、被引期刊分布、高频被引论文分布、高频作者分布和基金论文被引分布6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情报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h指数对《情报理论与实践》影响力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从动态和静态的视角对<情报理论与实践>h指数进行了统计,研究和分析该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各年度期刊影响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情报理论与实践>整体影响力较大,质量呈现逐渐提升趋势;期刊静态h指数的有效释放期为7年左右.期刊h指数较之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对《情报理论与实践》文献及作者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惠翔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5):364-365,309
0前言 <情报理论与实践>自创刊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活跃我国情报学界学术气氛,反映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情报学交流,促进情报科学发展和培养、发现、扶植情报科学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多次被国家评为中文情报学核心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刊载的学术论文基本上能反映出我国情报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其作者群基本上也能反映出我国情报科学研究队伍的现状.鉴于此,本文对<情报理论与实践>近10年间发文选题及论文作者分布进行一次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引文的网络学术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学术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学术交流的影响也日渐凸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学术论文引用网络学术资源作为参考文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选取<情报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与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和<中国图书馆学报>5种图书馆情报学核心期刊,基于网络引文理论,分别从年代、期刊、域名、文本格式等角度深入揭示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45周年,我谨以一位忠实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向<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祝愿!祝贺你们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在喜迎建国60周年的2009年迎来了45周年华诞!祝愿贵刊越办越好,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促进我国情报学科建设,引导我国情报事业发展,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1993年8月25日—28日在北戴河宾馆举行了情报信息理论方法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新时期的学科建设问题。这次会议是由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教育培训部、国防科技情报人员培训中心南京基地、西安基地、郑州基地,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培训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理论方法委员会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委员会8个单位联合发起举办的。会议共有32名代表参加,其中14名来自大专院校、18名来自情报信息研究单位,其中计有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25名。会议是由理论方法委员会主任委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3—8日,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在京举办了"第一期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培训班",来自部队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5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参训学员不仅包括各级科技信息机构的人员、科研一线的科技人员,也包括科技管理人员、情报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呈现多层次、多系统、多领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10月 3 0日— 11月 2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在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召开了“信息构建 (IA)与情报学理论方法的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情报机构的 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通过大会发言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对会议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次会议达到了推进我国信息构建 (IA)研究与情报学理论与教育发展的目的。代表们普遍感到会议选择了最新的、最具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开展讨论 ,使他们的思维受到了启发。一、会议的主要成果1)会议…  相似文献   

20.
2015年2月9日,"第一届大数据与国防科技信息工作高端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和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协办,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和国防科技信息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论坛主题为"新视野、新思维、新方向:大数据带来颠覆性变革",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何友院士,中国科学院怀进鹏院士等11位专家,围绕大数据的创新理念、前沿技术及应用作专题报告。论坛采取专题报告和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