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地区间通过协同合作,取得共同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拟以川渝两地对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为例,运用"增长极"理论,对两地间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反观"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得出此理论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的结论,并对川渝两地在"增长极"理论指导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沧州市渤海新区在发展增长极的过程中机遇与问题并存,京津和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趋势以及渤海新区自身的优势条件都为新区发展增长极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一些诸如如何实现支柱产业真正大规模聚集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招商引资要做到快、准、稳,创新黄骅港港口建设和管理思路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亳州、蚌埠等6个地级市统计年鉴中医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构建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评价模型,借助因子分析法,利用SPASS软件工具,对皖北地区6个地级市的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进行了分析和排名,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解释。以定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皖北地区医药制造业增长极的选择和发展建议:即以亳州、蚌埠为产业增长极,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促进区域差异化优势,发展特色医药经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长株潭成为中部新的增长极进行了必然性分析、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通过区位、经济总量、科教资源等方面与武汉、郑州等有可能成为新增长极的城市的比较,认为长株潭的条件更为充分。本文还分析了长株潭这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后,对湖南省及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事是兰州新区发展的补充和延伸,兰州新区的持续发展又能为体育赛事成功举办提供基础支持,两者的共享发展必将推动城市健康发展,构建新区发展新引擎,提升城市新区治理能力.兰州新区发展体育赛事可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国家级新区开发战略.同时兰州新区发展也面临城市经济体量低,城市人才吸引乏力、城市制度创新瓶颈突出等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根据增长极及产业增长极理论,结合皖北地区发展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优势、资源优势、龙头企业集中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提出了构建皖北地区医药产业增长极的建议:制定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扶持一批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以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依托,培育医药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生物技术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7.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路径.兰州新区自成立以来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对金融需求大,金融抑制效应较明显,应通过发展创新性金融解决制约问题.以兰州新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开发、构建创新性金融机制,为兰州新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路径.兰州新区自成立以来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对金融需求大,金融抑制效应较明显,应通过发展创新性金融解决制约问题.以兰州新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开发、构建创新性金融机制,为兰州新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兰州新区的地理、气候及人文特点,色彩规划要考虑多种元素,如:城市环境、人文等,在实践中要做好现代城市的发展纹路,形成自然与城市色彩的和谐、统一。根据色彩三层定色控制原则,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控制及引导,细分处理,达到个性与和谐的统一视觉效果。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有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应根据兰州新区的地理、气候及人文特点,进行整体色彩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0.
发展港口物流业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重要增长极,宁德要发挥在海西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必须结合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优势,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文章通过搜集环三都澳区域港口物流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三都澳区域的区位环境与经济环境,指出宁德市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具有经济学三大理论的支撑,即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交通经济理论。与此同时,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江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发展潜力,较为完善的经济网络,一定的经济规模乃是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增长极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成功运用。本文在概括总结增长极理论的内容及其运用实例的基础上,针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煤炭资源优势,提出了以煤炭产业为增长极,推动七星关区经济发展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增长极理论是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在发展经济的产业关联研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各地区培育经济增长极的实践较为丰富,各种不同类型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其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经济的区位集聚是现象,经济的产业集聚是实质,产业的区位高度聚集生极化效应,形成规律经济和外部经济,创新是发展推进型企业和产生极化效应的动力。一个地区创新要素是多元的,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如何,集成整合程度怎样,对增长极形成影响极大,在增长极形成过程中,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重要因素,有关“非经济因素”是基本条件,经济增长极实践的借鉴以及结合理论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增长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经济合作既有实践需要又有系统的理论支持:资源与区位静态不可逆性;中心区与边缘区的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农业区位与工业区位论;经济地理中心理论;增长极理论;空间结构理论;梯度推移理论等.依据上述理论,结合安康与西安经济发展实际,我们认为西安与安康的经济合作有良好基础条件和广阔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城镇化的经济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村经济发展、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化发展水平及产业布局结构等。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结构、第三产业水平等方面来看,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的经济动力条件是优越的,但也存在不足,为此应完善城镇化经济动力机制及城市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面对发展机遇,北部湾经济区应该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新经济增长极建设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实施城镇化建设这一区域指导性战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的全面均衡增长是难以实现的,根据增长极理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只能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关联度大的产业作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内蒙古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和关联效应,提出了作为内蒙古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与特色产业链、构筑绿色品牌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视阈出发,分析在旅游占主导的谭家桥镇农民收入结构的特征,并指出该镇调整农民收入所具有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最后,希望通过此理论分析对今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收入调整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兰州新区2009年和2017年2个时相的Landsat系列卫星图像,在监测兰州新区城市扩展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兰州新区2009-2017年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2009-2017年,兰州新区建成区面积净增长78.89km2,年均增长9.86 km2,整体呈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趋势;在RSEI的4个单指标中,代表绿度的NDVI和代表湿度的WET对生态起积极作用,代表干度和热度的NDSI和LST对生态起消极作用;兰州新区整体的生态质量略有改善,RSEI均值从0.431提高到0.457;但局部扩建区域使耕地破碎化,生态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九江将成为长江沿岸暨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浅谈九江经济发展的优势、弱势暨对策等"一文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一、震撼与激动。主要有四:一是"所见略同,不谋而合";二是"两个第一,难能可贵";三是"九篇文章,效应轰动";四是"实地考察、名不虚传"。二、优势与弱势。(一)九大(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低成本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文化厚重优势;战略定位优势;政策倾斜优势;国家战略优势。(二)三个(相对)弱势: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两个三"与"三个二"有点不协调。三、对策与建议。一、继续加大发挥区位优势的步伐与力度;二、继续加大解决"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这一主要矛盾"的步伐与力度;三、继续加大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的步伐与力度;四、继续加大行政区划调整的步伐与力度;五、继续加大发展县域经济的步伐与力度;六、继续加大调整"两个三"与"三个二"的步伐与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为分析依据,研究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小城市的规模、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优势等的不同,可以把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主要归纳为融入大城市发展模式、独立发展模式、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发展模式、混合产业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