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推进两岸关系恰恰是打破“两国三方”博弈僵局的关键所在,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台湾问题 ,指出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 ,中美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妥协和谅解 ,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台湾问题,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妥协和谅解,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但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之间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纵观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我们总可以发现美国人的身影,美国为了自身的战略利益,不断违反中美公报中的有关规定,插手台湾事务,甚至利用台独分子破坏中国统一大业。进入新世纪,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仍未放弃“帝国情怀”,这就决定了中美将会在台湾问题上继续斗争,而中国一定会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5.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对台湾发展核武器的制约是美台同盟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在中美缓和进程中,美国对台安全保障的不确定性是促其继60年代后重拾核武梦的重要原因。与以往不同的是,美国逐渐改变了单纯通过外交施压加以限制的方式,努力将其纳入一系列双边协定的制约之下。1970年代美国对台湾发展核武器的限制是"后正常化"时期美台关系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会谈的重要议题。布热津斯基表示将按照"建交三原则"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但希望中方不公开批驳美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布热津斯基没有提出对台军售问题。中方表示只要美方不将不公开反驳其对台湾问题的声明作为前提条件,美方可以表达自己的希望,中方也会重申如何和何时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现实态度拉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经济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崛起,它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两岸经贸关系与中美经济关系迅速发展,并对台湾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在中美台三角经济关系中,美台贸易与投资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美台经济关系似乎有弱化趋势,但若从全球分工新格局视角来观察,美台经济关系实质上并未减弱,台湾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只是在形式上变得更加迂回曲折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台商应对岛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量投资大陆,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与中美经济关系的快速增长。中国大陆、台湾与美国新三角经济关系呈现错综复杂的同步增长趋势,并对三边的政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在错综复杂的中美日三边关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日益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日同盟找到了新的战略契合点:以美日同盟为基轴,构建“以台制华”的地区安全新机制;依托“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牵制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积极推动对台“实质关系”,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制造障碍。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解后,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台湾问题牵涉到中美双方的利益,中美关系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从美国本身的利益出发,维持台湾现状是至关重要的,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控制和干预。对于中国而言,祖国统一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鉴于双方立场迥异,可以预见,在中国完成统一大业之前,台湾问题将始终是中美关系中一个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的缘起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出于对全球战略的考虑,开始制定使台湾与中国大陆分离的方案。朝鲜战争后,为了对中国实行全面孤立和遏制,美国开始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50、60年代,台湾问题成为中美两国之间斗争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对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其关系定位与实际发展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总体而言,两国的关系在不时的摇摆中稳定发展,台湾问题便是这摇摆的最大诱因。而台湾问题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与台湾关系法》的事实存在,这一美国国内法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存在着法律冲突。本文试图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出发,分析两法律间的冲突原因,并探索国际法与国际政治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论70年代以来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动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后的冷战 2 0年 ,美国对台政策通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表现出较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动。其变动方向是逐渐接近中国大陆立场的。冷战后 1 0年 ,美国对台政策在实际做法上已背向中国大陆的立场 ,其对华的伤害和干涉程度已远远超过冷战期间。总括冷战期间和冷战后 ,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动 ,既没有根本放弃对台的错误立场 ,也没有打破 70年代以来中美双方所确认的原则立场。美国对台政策的稳定性实质上保持在既不公开放弃一个中国的立场而与台湾建立正式官方关系、也不放弃与台湾继续发展“实质关系”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一个焦点。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战略图谋在于共同遏阻中国的统一与强大。中国面临的中美关系安全困境与中日关系安全困境相互作用,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美国和日本将不会扮演积极角色,对此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要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要利用中美日之间的共同战略利益敦促美日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和平统一奠定民意基石;同时,要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做好不得已时用“非和平方式”粉碎其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 2 0世纪 70年代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情况 ,分析了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因素 ,强调指出 :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济关系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朝鲜战争的一个后遗症,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美国重新插手台湾事务。这样,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走上了对峙的道路,台湾也就成了中美关系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情况,分析了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因素,强调指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济关系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历史贡献有三:一是坚持按“日本式”实现中美建交;二是不承担必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义务;三是从战略高度处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从而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美国政府便酝酿调整其对台政策,设计了种种方案,试图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但是,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奉行的是一套互为矛盾的对华政策,所有对台湾政策的考虑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与国民党重新结合在一起。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政策也最终明朗化。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得中美两国更加敌对。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材料一2002年2月28日 ,是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30周年纪念日。30年前的2月21日 ,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 ;2月28日 ,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上海联合公报 ,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正常化。材料二2002年2月21~22日 ,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在会谈中 ,江泽民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布什总统强调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材料三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 ,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错误行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