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文清 《考试周刊》2011,(69):160+153-160,153
思想品德教学普遍存在三大怪象:一是讲解如山;二是训练如山;三是问题如山。思想德课教师要自觉跨越"三满",还思想品德课的真面目。思想品德课是以德育为主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良好的心理、情操和行为习惯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国情教育等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绝不能偏而废止。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扭转一直以来唯分是从的错误观点,自觉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的发祥地和训练场,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
"导入"技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导入"技巧的运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上课效果的好与坏。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导入"技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举例具体,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最后提示",导入"技巧运用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肖雪平 《生活教育》2012,(18):54-55
在教育设计中要重视人的价值,本着学生成长需要进行"三位"设计,即教学设计的服务性不可"越位",教学设计的服务性可以"上位",教学设计的服务性如何"到位"。  相似文献   

4.
"三超越"是我校"课堂文化"中的一个元素。所谓"三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它是我校"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同样是"H_2O",如果是一阵劈头盖脸的冰雹,就会摧残生灵;而如果春风化雨,则滋润万物,带来春光无限。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于它的晦涩难懂。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有一个究竟是给学生"冰雹"还是"春雨"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一些"春风化雨","激活"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魏奇彬 《文教资料》2011,(16):154-156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针对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堂仍存在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活动"的现状,本文提出要还思想品德课堂于"人",充分体现生长性、发展性的"生命"特点,建构初中思想品德课"动态教学"课堂,并对如何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体会做人的幸福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是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若能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把握好“三度”,必将不辱使命。这里的“三度”即温度、信度和角度。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导行“三法”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林业局劲涛小学聂晓艳导行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导行,就是在学生明白道理后,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上的指导,即行为训练。我的做法有以下三点。1.合理使用课文插图进行导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9.
车幸胤 《甘肃教育》2011,(16):42-42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行的是"刚性教育",即是非、曲直、善恶完全对立,对比鲜明,非黑即白。这在理论层面上培养了小学生一定的辨别能力,但在实践层面上却显示出学生缺乏变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缺陷。当今社会,很多事情难以用简单的道德准绳去判断,教师不但要让小学生形成基本的辨别能力,还要适当地加入"柔性教育",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高职高专开设"数学实验"的必要性,提出基于服务的课程建构思想。课程目标凸显"三个能力",课程设计理念追求"四个淡化",设计思路追求"两个融合"、教学模式主张"项目引领",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美虹 《教师》2012,(10):92-92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重在"传道",更重在"育人",使学生在做人方面能够"受益"和"解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让教学产生独特的魅力。本文探讨了人文关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魅力的几个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业是师生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活动,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觉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要让学生喜欢作业、乐于作业,这就需要突出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实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遵从新课改理念,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结合学生实际,坚持“三化”原则,即趣味化、层次化、个性化,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实效性,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把自己由"讲师"变为"导师",不能以教师的讲为主,而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要把"讲堂"变为"学堂",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努力的程度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也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这一宗旨相吻合,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抱定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思想。诚然,  相似文献   

15.
裴凤江 《考试周刊》2012,(40):47-48
"课前三分钟"活动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对辅助和推动语文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课前三分钟",论述了"课前三分钟"的特点和作用,并指出了开展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编辑必须进行“再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需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新闻全局的掌控,更需要对新闻稿件进行"再创作"。只有通过新闻编辑的"再创作",才能让合理、精彩的新闻编排吸引受众的眼球。本文通过分段阐述,探讨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稿件的"再创作",让新闻编排实现收视效果的最大化以及新闻编辑进行"再创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五环三步"教学研模式是基于校本实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模式。"五环",即备课、演课、上课、评课、反思;"三步",即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实践。该模式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五环"与"三步"的有机融合,旨在构建高效课堂,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陈中华 《考试周刊》2012,(1):145-145
中学思想品德课同所有的课程一样,需要一种适当的方法促进师生的合力,找到自己的路,找到生产力的源头,唯有如此,课堂才会生动起来。第一步:"连线""求知欲强,但自控力和领悟性相对较差"是中学生的共性。思想品德教师要相对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加强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事例、试题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生活现象"的认同,力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学习之后能由"书本"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向"书本"。学生知道书本知识点与生活体验的对应;知道书本知识点与所做过的试题的对应,出处;清楚试题考查的书本的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三提倡”,即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20.
王福银 《课外阅读》2011,(12):265-265
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三大怪象:一是讲解如山;二是训练如山;三是,问题如山。作为思想德课教师,要自觉跨越“三满”,还思想品德课的真面目。思想品德课是以德育为主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良好的心理、情操、和行为习惯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国协改育等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绝不能偏而废止,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扭转一直以来惟分是从的错误观点,要自觉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能力培养和觉悟提高的发祥地和训练场,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