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近代化历程始自1904年的自开商埠.商埠的设立主要是用来作为济南发展商业和工业的中心,实际是设立推动济南乃至整个山东经济发展的经济开发区,使济南由原来的政治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商贸中心城市.济南自开商埠初始即实行权操自我、统筹安排的政策,并使老城区与商埠区相辅相成,既保持了城市原有特色,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济南在近代化发展道路上所体现出的独特个性,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区别于条约口岸的口岸类型,1898年首批自开商埠设置之后,清廷曾下令“展拓商埠”,但除了广西南宁之外,应寥寥。大量商埠的自开是1901年以后的事。此时,经过义和团运动的教训,在新政的有力推动下,自开商埠开始成批涌现。新政期间,中国主动开放的通商口岸不仅数量多,而且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明显提高,自开商埠成批出现,不仅有利于抵制列强侵略,而且有利于所在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中,无锡的城市发展具有代表性意义。其中,自开商埠活动是无锡近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典型事件,开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但是政治动荡、战争摧残以及无锡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开埠有首无尾,难逃大部分自开商埠无疾而终的命运,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自开商埠地区相继开设了一些新式银行,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对近代自开商埠地区银行业发展状况、原因及其发展特点进行探讨,以其对今天的金融系统的改革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开商埠是清政府为杜绝外人觊觎,保全主权而开辟的一些口岸。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开商埠虽然无法扭转时局,但它对中国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自开商埠之一的武昌,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后,清下令本着“隐杜觊觎、保全主权”,“扩充利源、振兴实业”的设想而将关内外的许多“商贾辆辏”之地和“形势扼要”之区自主开放,商埠的自主开放,不仅促进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兴盛,而且推动了商埠城市的繁荣,加快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对口岸地区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开商埠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后,清政府本着“隐杜觊觎、保全主权”,“扩充利源、振兴实业”的设想而将关内外的许多“商贾辐辏”之地和“形势扼要”之区自主开放.商埠的自主开放,不仅促进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兴盛,而且推动了商埠城市的繁荣,加快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对口岸地区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廷自1899年始,为杜绝外人觊觎,而自主开放并自行管理了一批商埠,这些商埠即为“自开商埠”。“自开商埠”出现的原因一是在清末商务思想发展的基础上,晚清官员及一些知识分子对于自开商埠的认识有了重要变化;二是在甲午战争的触发下,清廷为解决实际的财政困难,政治上为了“隐杜觊觎,保全主权”,将自开商埠的思想付诸实践。另外,日本对清末自开商埠的客观影响也是原因之一。对晚清自开商埠的作用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自开商埠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一种独特的尝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三都澳对外贸易发展自有其制约因素。对外贸易作为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惟一因素,既促进了闽东北社会经济的有限发展,又是导致该区域经济类型无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化的根本原因。结合前此对三都澳商埠对外贸易特殊运动轨迹的透视,通过对商埠对外贸易滞后性因素的分析,在看到这种作用的相对弱小和局限性的同时,反思了自开商埠体系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效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自开商埠由思想到实践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开商埠是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由思想酝酿到付诸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分别体现了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显示了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始于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这些口岸与约开口岸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势扼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的原因有四: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解决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在禅被动地参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过程中,萌生经济自强意识,这种经济自强意识又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自开商埠这一经济行为有着一种互相促动、互相影响的关系。在自开商埠的开埠章程中都体现了经济自强意识中的“重商”倾向和对主权的维护。但自开商埠较约开商埠的巨大差距证明,仅与洋人商战尚不足以达到自强目的,经济自强活动中的“重商”转向了“重工”,这一转变在自开商埠的发展民族实业中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应对涉及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历史的既有学术研究状况作出分析评价,强调历史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实证”与“描述”的方法,提出自开商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诸多学术问题,以期构筑一个框架来支撑和规范正日渐受到学术界关注的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清政府“自开口岸”政策以抵制列强侵略的大背景下,具有包容性文化特征的岳州人接纳了开放岳州为商埠的决策。岳州开埠客观上促进了岳阳城市的近代转变,与此同时,市场商品经济结构及经济行业、岳阳市民的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近代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走向世界市场的问题。自开商埠的设立则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并且谋求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贸易的愿望。它在近代中国社会场意识日益增强的氛围下产生,具有其发展的独特性:一方面对近代市场的发展进行新的补充,另一方面又存在诸多的不成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列强侵略的加深,清政府为了维护主权,避免东北地区为一家列强所掌控,陆续在东北增开了一批有别于“条约口岸”的新型商埠,并设立海关,其中包括现黑龙江省所辖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近代黑龙江地区开埠设关促进了商埠城市的繁荣、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打破了传统城市的封闭式结构,加速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约开商埠和自开商埠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在它们的商品经济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以农产品商品化为例,由于均属商埠,故共同推动着其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开埠性质的不同,又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一些相异之处,具体表现在流向及种类、交易方式、交易媒介以及与工业品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丹东历史上称为安东,安东旧街市原名沙河镇,自古就是一个边陲重镇。从1876年县署设于沙河镇以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丹东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发展速度惊人。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新政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尤其是丹东的自开商埠以及东北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全国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都促成了丹东向近代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国宣布自开了许多通商口岸。这些自开口岸,在中国近代商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外交乃至整个近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的原因及概况  相似文献   

20.
论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乔惠茹,高慧开袁世凯是中国近代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近年国内史学界对他的评价渐趋活跃,争论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本文拟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对袁世凯的自开商埠主张与实践加以探讨,不当之处还望专家赐教。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