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也特别关注这两部作品。夏志清在文学史上给张爱玲定位时,曾将《金锁记》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在二十三年的沉淀之后,又重新提笔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她对《金锁记》恋恋不舍的珍惜。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颓废而又毫无出路,挣扎来去,摆脱不了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难以避免情感的悲剧。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的永恒主题——无非金钱与爱情。张爱玲与当代女性作家都没有解决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魏琼 《课外阅读》2011,(1):178-178,191
细腻而敏感的张爱玲对封建旧式家庭中扭曲的女性灵魂发掘得最为深刻,描绘得最为成功。本文选取张爱玲《金锁记》、《半生缘》、《倾城之恋》等作品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5.
作品题材很小,人物很少,并且多以女性为主,这就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色。张爱玲描写的女性形象,有初涉世事的少女,有遭遇婚变的少妇,有的写了一生的经历,有的只是人生的片段,但她对人物命运的处理和最终结局是一致的。本文主要讨论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同是写女性,张爱玲擅长描绘沪港"洋场社会"的各色女子,而武汉作家姜燕鸣则更倾心于刻画老汉口的中下层女性。本文将以张爱玲的《传奇》与姜燕鸣的《汉口的风花雪月》为研究对象,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出发,进一步解析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家女性观,并希望通过对小说艺术手法的比较,为作家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视角及不凡的艺术才能,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而她鲜明独特的女性意识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以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  相似文献   

8.
与出走的“娜拉”和指归在反抗的“新人”不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是对普遍意义上女性文学的一种反叛,既麻木冷漠,又自私、无情;既是被害者,又自觉不自觉地害人。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触揭开了女性文学温情的面纱,揭示出主人公无一例外的苍凉身世,从某种意义和角度上发扬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中的几种女性形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所体现的价值观,本人把这些女性形象分为三类,即妖女与巫婆式,反“灰姑娘式”和良家妇女式。不论哪一种形象,都强烈地反映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是一时之潮流,但是很多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带有神化或者男人化的味道。张爱玲在散文集《流言》中却塑造出了一种迥异他人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张爱玲在散文集中提出的"妇人性"入手,探索张爱玲所塑造的一个享受世俗乐趣,体味人生悲凉,有着些许缺点的真实的、立体的女性形象,观察张爱玲是怎样做到女性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女作家张爱玲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张爱玲小说创作在“五四”文学,特别是20世纪女性文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立场和执着的思想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不是英雄式的,但却映射了时代的背景。尤其是女性形象,张爱玲用苍凉的笔法,赋予其悲剧命运,并以此向读者阐释了自己的内心,并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凄凉地位。  相似文献   

13.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初次阅读,体会不深,多次重读,忍不住拍案叫绝,再三回味,确如名家所言。我认为,和张爱玲其他的章比起来,《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的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它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塑造了曹七巧这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近来评论界总是将王安忆和张爱玲这两位女作家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本文试图从王安忆的获奖小说《长恨歌》出发,在其对城市与人的书写、对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的描绘对悲剧人生的体味这三个方面将之与张爱玲作比,从而揭示出两位作家的异同来。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对色彩具有高度的把握能力,在她的作品中,色彩描绘对主题烘托起了很大作用。《十八春》是张爱玲长篇创作的顶峰。本文以《十八春》为例,从小说中人物的衣着以及周围环境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曼桢、曼璐这对姐妹的女性形象,进而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可分为三类:一是缄默无助的女性,如禄兴娘子,娄太太等,二是丑怪疯狂的女性,如七巧,霓喜等,三是自由青春的女性,如曲曲,密斯范等,其小说中的女性特征,懦弱胆怯,丑怪疯狂,女性潜意识,压抑焦虑,缄默无助,创作心态,描摹现实,悲凉压抑。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女性命运、婚恋情感的关注,其小说中的女性可分为传统型、物质型、变异型。张爱玲以其深刻的女性意识,刻划了一系列独特的女性形象,丰富了现代学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世界是《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关注女性的生活,表现女性的心灵,尤其是表现她们的悲剧命运,是曹雪芹与张爱玲两位小说大家的共同着眼点.文章在论述《红楼梦》与张爱玲女性意识同异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张爱玲成熟而深刻的女性意识,揭示出女性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哈代的女性观透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剖析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所反映的男性化心态是女性主义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章运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哈代的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发德》中的淑,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悲惨命运等方面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尽管哈代是一位女性的同情和道德的宽容,但由于他自身性别立场的限制,其作品中依然存在着传统的男权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性格魅力,她们是一批普通又平凡的女性形象,尽管生活在新的都市,但最终都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与束缚。同时,在张爱玲的笔下对女性生存状态有着新的诠释与解读,这也是她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本文旨在探究张爱玲文中的女性生存状态,以便给今后女性形象的探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