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意是语文教学生命创造的灵魂。语文教学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为了展示诗意语文精彩课堂.建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本坎活动由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诗意语文”探索和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观摩、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柄息”是一种优雅的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这种境界的终点是完美,起点就是教育,而中间的过程则是在教育和个体努力下的不断完善。可见,要达到社会中人们普遍诗意地栖息状态,教师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作为坚持在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总感觉工作的繁琐、单调、劳累,而渐失了工作的热情,渐失了工作的艺术,渐失了教育中的诗意。最终使自己的工作沦为平庸。“诗意地栖息”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平庸,找回诗意,回归艺术。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是否存诗意地栖息着?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12日.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诗意语文部落”邀请了来自北京、陵西、山东、江苏、福建、新江等地的15住语文教师,举行了一班别开生面的“诗意语文”沙龙。老师们就“诗意语文的溯源与旨归、诗意语文的美学诉求与取向、诗意语文的特性与风格、诗意语文的打断与警觉”等话题.在沙龙上展开自由言说、真诚交流、深度对话。活动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却意犹未尽。现将对话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病”发轫于“人猿揖别”的历史迁跃,植根于“获得闲暇”的社会进步,产生于“高压竞争”的时代.经受挫折、学会调适、诗意栖居是大学生克服“心病”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榴玉 《考试周刊》2011,(36):58-59
自古以来,从“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马克思)到“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从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雅克·德洛尔)到“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肖川),从“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到“诗是人类的母语”(尔格·哈曼),从“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谢林)到“所有的思都是诗”(海德格尔),从汉语是理想的“诗性语言”(范罗诺萨)到诗意浓郁的文本……都一脉相承地言说着诗意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的地位。如果说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那么语文则更需要诗意。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让诗意留守家园,浸润课堂,语文课将因诗意而精彩。《秋姑娘的信》就是篇优美的散文诗,短短百字,构成了轻快而又浓郁的诗意境界。因此,我在教学时,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诗意境界和审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育主张是“诗意语文、诗意教育、诗意人生。”诗意语文就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会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周文栋 《学周刊C版》2014,(5):126-126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与其在虽不能之.心向往之的徘徊中不知所措.不如让自己的心灵放歌。挑着孩子的梦想.在春天播撒希望.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应怀揣梦想.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天地中.  相似文献   

9.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0.
我不会写诗。但我喜欢读诗,喜欢充分享受读诗过程中的快乐。往往读着读着,仿佛就有无数小精灵在心头嬉戏着,跳跃着。我总以为儿童在诗一般富于幻想的金色童年里,应该读诗,读儿童诗,为诗意人生打造底本。记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说过:“儿童的生命是梦想的、象征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充满活力、幻想与梦想的生命个体。而儿童诗这样的文学样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它们有梦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在精彩纷呈的诗意的活动中呈现,吟诵、品位、鉴赏、习作……促使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12.
<正>嘉定新城教育的最大梦想,就是帮助学校、教师、学生实现梦想,为每一所学校赋能,每一位师生赋能。用祝郁的话说,软实力可以理解为内在灵魂、内在精神所产生的影响力、吸引力、创造力。城市软实力是事关人民安居乐业、自由发展、竞相绽放的无形感召力。而城市教育软实力就是作用在“人”身上的无形能量。“我们要走好传承之路、创新之路、开放之路,努力将嘉定新城建设成最生态、最具未来可能性的教育之城,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看来,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不过是人类梦想的空中楼阁,在现实世界中,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也许是人们对“诗意”的理解不尽相同,也许是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过于物质化,所以,我们没有获得“诗意”。而在娄底市第一小学有一对作家夫妻,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写作和生活诠释着“诗意”。他们的名字是海叶和王利芝。2005年12月1日,怀着对“诗意”的向往,我们倾听了这对夫妻的人生故事。一人生总有那么多美妙的巧合。用王利芝的话来说,那就是缘分。1986年,16岁的王利芝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她学的是医…  相似文献   

16.
“人诗意的栖止在大地上。”这是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评价。如果没有那诗意的梦想,也许人类与只为生存而生存的兽类便没有了差异。千百年来,这诗意的梦想伴随人类穿过战火,越过尸骸,掠过繁荣,经过衰败,步入一片无边无际的桃花林,那林间隐约的是一条通往自然与和谐的路径,路的尽头是一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荷锄隐士——陶渊明。  相似文献   

17.
陈俊 《教育艺术》2013,(6):16-17
一、教育理念:与教育同行,追教育梦想人生应该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应该与教育的梦想结合起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志存高远,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做思考的实践者,做实践的思考者,做一名充满智慧和诗意的幸福教师。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不只是组织者,而且是参与者、引领者。  相似文献   

18.
宋发胜 《今日教育》2013,(10):68-69
每到九月开学季.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就会推出“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梦想”。其实,“梦想”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词。作为教师,你的每一节课都融入了你对于教育的一个一个小小的梦。这个学期.你的开学第一课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意教育”的内涵核心是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是寻找美的教育,是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教育,是滋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诗意教育”可以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