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生物学教学》2008,(9):76-76
综合2008年1月11日及12日《参考消息》分别援引法新社美国芝加哥1月10日电及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月10日文章内容,10日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刊登了有关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设在马萨诸塞州)的罗伯特·兰扎首创的一项新技术的研究报告,该项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让美国政府在伦理道德上能够接受的干细胞新来源。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8,(9):76-77
综合2008年2月1日东方网消息以及2008年2月2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1月31日文章内容,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卡里姆·纳耶尼亚教授及其同事,在成功利用成年男姓骨髓干细胞以及女姓胚胎干细胞制造出了原始精子细胞的基础上,正在申请利用他们创造的技术利用女姓的骨髓细胞培育人造精子。如果这一尝试成功,将会比采用胚胎细胞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8,(9):77-77
综合2008年1月19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东方网2008年1月19日消息,以及2008年1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华盛顿1月17日电,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生物技术企业斯特马金(Stemagen)公司称,他们使用克隆技术制造出了5个人类胚胎。这一成果如果属实,将有助于为病人生产相匹配的干细胞,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该公司在《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2010,(10):79-79
据2010年5月15日《科技日报》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14日报道以及2010年5月15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华盛顿5月13日电,一美国研究团队在美国《细胞》月刊上发表报告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岛和雄(音)博士与同事,利用胚胎干细胞和另一种类似的诱导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05,30(7):73-73
据2005年1月26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消息说,新加坡全国心脏中心的科研人员成功地用骨髓干细胞培育出了心脏细胞,并预计5年后可进行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2009,34(4):79-79
据东方网2008年10月16日消息及2008年10月11日《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华盛顿10月9日电,德国蒂宾根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消息说,此次研究科研人员使用了从22名男子提取的活组织细胞,他们的年龄在17—81岁之间。经过数周的培养,这些提取的细胞就能够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这说明这种新培养出的睾丸来源的干细胞可用于培养个性化的移植用组织。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2006,31(2):77-77
据2005年8月23日《参考消息》和东方网2005年8月23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于2005年8月21日在《科学》杂志网站上公布了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称,他们在试验中,将成人成熟皮肤细胞与人体胚胎干细胞成功实现了融合,经融合转换后产生的新型细胞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融合重组状态”,“具备了人类干细胞的外形、繁殖速度和一些重要的基因特点”,“它们的活动方式也与胚胎细胞类似,可以分化为三种主要的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20日,注定是一个被生物学界记住的特殊日子,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詹姆斯·汤姆森实验室和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2个独立研究小组在这一天分别在美国《科学》杂志和《细胞》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宣布已成功地把普通的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万能细胞”。由于这一细胞实质上就是借助基因工程将一些特殊的基因重新编排进人体皮肤细胞,诱导该细胞成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所以又将这些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简称iPS细胞。这一被学界称为生物科学“里程碑”的重大突破,有望帮助各国的科学家绕过克隆技术的伦理、道德分争,为医学应用打开大门。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2013,(12):70-70
据2013年7月23日《科技日报》援引报道,英国科学家使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在人造视网膜帮助下,培育出眼部的感光细胞,而且将其移植进失明老鼠的眼部后让老鼠“重见光明”,标志着人们向使用干细胞治疗失明又近了一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细胞》及《科学》在2007年11月2013同时刊出来自美国及13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direct reprogramming)”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项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另一方面也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不受限制。分属京都大学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两个团队虽然独立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05,30(1):67-67
综合2004年5月21日《环球时报》和同日《参考消息》报道,5月19日,世界首家胚胎干细胞库在英国建立。该库的目标是为科研工作贮存和提供干细胞系,并最终为实现对糖尿病、癌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疗性干细胞。由英国科学家培育的两个干细胞系将成为该干细胞库的首批干细胞。所建立的胚胎干细胞库将存放从胎儿或成年人的身体组织中分离到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9,34(2):73-73
据东方网2008年8月1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药理学系教授保罗·撒森·柯西及其同事,在2008年7月25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09,34(1):73-73
据2008年8月10日《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纽约2008年8月8日电,哈拂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在8月7日的《细胞》月刊网络版上发表了他们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据2011年12月15日《科技日报》援引新华社上海12月14日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的干细胞专家张素春教授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长达5年多的合作研究,近期在一项干细胞研究中,首次成功地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09,(11):78-78
据2009年6月8日《参考消息》援引日本《朝日新闻》报导,日本京都大学副教授中村达雄等人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从实验鼠肚内脂肪组织中提取了干细胞,然后让其渗入以胶原蛋白质所形成的类似海绵的物体内,再将“海绵”移植到实验鼠脑上所开的洞内。一个月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已成功地长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2005,30(4):69-69
据东方网2004年8月5日援引同日新华网消息,由中国干细胞工程专家窦忠英主持的科研组完成的三项成体干细胞研究项目,日前在陕西杨凌示范区通过了鉴定。“人胰腺干细胞建系研究”项目,首次在世界上建立了人胎儿胰腺干细胞系,为临床治疗人类糖尿病提供了种子细胞;“冻存角膜缘干细胞构建角膜上皮及移植的研究”项目,首次采用冻存的角膜缘干细胞以及无滋养层细胞培养体系,构建了角膜上皮组织移植片,对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教学》2009,34(1):73-73
据2008年8月2日《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华盛顿2008年8月1日电,今天出版的《科学》周刊刊登了美国科学家的该项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中说,他们利用两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人的皮肤细胞,进行细胞重编程以后培养出一种成熟的干细胞,再转化成了神经细胞。研究人员希望在实验室里研究这些细胞,并与没有患这种疾病的人的细胞作比较。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发展缓慢的疾病,迄今为止美国科学家的试验细胞还没有显示出得病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2011,(12):72-72
据2011年7月16日《参考消息》援引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011年7月13日报道,德国明斯特和汉堡的科学家用剔除了基因缺陷的诱导多能细胞(iPS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健康老鼠。干细胞研究的目标是有朝一日用iPS细胞修复患者的基因缺陷,德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分离胰腺干细胞,选择最佳培养条件探索胰腺干细胞在体外环境下向β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取SD大鼠胰腺组织,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纯化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采用分步诱导法诱导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向胰岛β细胞分化;用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PDX-1,CK-19,CK-20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等的表达.结果胰腺消化培养6~12h,可看到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贴壁生长,通过4步诱导培养,nestin阳性细胞快速生长,并可分泌胰岛素.结论体外分离的成人胰岛前体细胞,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胰腺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β细胞,有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9,34(2):72-72
据东方网2008年7月21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骨形成调控基因在骨稳定状态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为骨质疏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科学家们的这一成果发表于2008年7月2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