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驭压力     
好多人说自己压力大,并为此苦恼。英国心理学家戴维·丰塔纳说,无论外界因素多么紧张、多么不愉快,都不是我们是否感受压力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自己。他说,心理学家基本上不肯使用"幸福"这个词,因为对其定义存在疑义。但我们都认为自己生命中存在幸福,而且也能看见别人幸福。我们还承认一个幸福的人会增加与他相处的人的生命活力。满脸忧郁的人会给整个办公室带来紧张空气,活泼开朗的人能使周  相似文献   

2.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3,(5):113-113
好多人说自己压力大,并为此苦恼。英国心理学家戴维·丰塔纳说,无论外界因素多么紧张、多么不愉快,都不是我们是否感受压力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自己。他说,心理学家基本上不肯使用“幸福”这个词,因为对其定义存在疑义。但我们都认为自己生命中存在幸福,而且也能看见别人幸福。  相似文献   

3.
驾驭压力     
赵老师是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她常常感觉很疲劳。她带的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她的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居同年级的前列。但是她感觉压力很大,每天早早来到学校,晚上,又很晚才回家。工作是辛苦的,在家里,还要叮咛孩子学习,管理一家子的事情,洗洗涮涮的。她缺少...  相似文献   

4.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命运多舛。在政治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仍能泰然处之,与他接触佛学参禅悟道有着密切关系。佛学成为苏轼多难人生的精神支柱,他游历山水,借山水景物阐发佛理。他的禅诗寄寓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谈压力     
压力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承担一项工作,作出一个决定,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压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地对待压力,可以使人进步:反之,它则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源。我以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自己。奥运会上,不少名将因为压力太大而失手,而黑马却不时杀出。为什么他会有压力?因为他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名将”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毕生读苏轼、谈苏轼、评苏轼。他与文化界名流会见,时时谈论苏轼;他巡视大江南北,劝说基层干部读苏轼;他将苏轼诗词印成文件,在党的会议上散发,让大家研究讨论;他闲时吟诵、书写苏轼诗词,作为工作之余的"休息脑筋"。  相似文献   

7.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与秦观、张来、晁补之一同拜学于苏轼门下,成为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他深受苏轼教诲,苏轼也很赏识他。黄庭坚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他的诗文与苏轼的诗文同样受到人们的称赞,因此有“苏黄”之称。然而黄庭坚一直对苏轼非常敬重,对苏轼的教诲铭心不忘。在他的家中一直悬挂苏轼的画象,直到晚  相似文献   

8.
苏轼“最善少游”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是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重视奖掖和提拔人才。在苏门作家中,秦观最得苏轼垂青,得到苏轼的帮助最多,他自与苏轼订交后,人生之路便与苏轼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俱荣俱损。何以苏轼于“苏门四学士”中“最善少游”,主要是因为秦观才学出众,二人脾气相投,因而心神交契。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在豪放之余,也有一个柔软的地方藏下他所有坚强过后的虚妄,这个地方就是杭州。苏轼把杭州当作自己的家一样骄傲地推销着。在这里,他的霸气和温柔中和,让人煞是喜爱。他将对杭州的情谊化成了千古的功绩,千古的诗作。苏轼之于杭州,是习惯;杭州之于苏轼,是港湾。  相似文献   

10.
苏轼前往贬地的心理准备以及心态建设对研究他的贬谪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途经江西,在赣州停留了一段时间。赣州秀美的自然山水抚慰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淡化了他贬谪的痛苦。苏轼在赣州时期也有浓厚的人生无常之感,江南水乡特有的烟云凄迷加深了他内心的迷惘。赣州浓厚的佛禅文化助苏轼洗涤了自身的尘垢,恢复了自性的清明。赣州境内的大庾岭是苏轼前往惠州途中要翻越的最后一道大的自然障碍。险恶的自然环境并未困扰苏轼,反倒促成了他精神的升华。从大庾岭南下,他逐渐把贬谪之路化为了追求大道的成圣之路。  相似文献   

11.
压力与魅力     
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您给我们的总是压力而不是魅力呢?”问得好!一下子击中了要害。一位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老师,他给学生的魅力必定多于压力;而一位只关心分数的老师,他给学生的压力必定多于魅力。我们来看下面这例子。有位数学老师欢迎学生在课上提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我们一直对他比较放松,觉得一二年级的学习难度不大,但他成绩也是平平。听说三年级是个转折,难度加大了,不能再这样放松了。请问是否要给他压力,给他多大的压力?答:其实,成长中的孩子任何阶段都应有一定的压力,如果完全没有压力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至于给多大的压力,应该说,适当的压力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孩子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取决于家长给孩子多大支持与帮助。压力大而又缺乏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孩子孤军奋战,很难取得成功;压力低却获得巨大帮助与支持,孩子会因缺乏挑战变得脆弱;让孩子有一…  相似文献   

13.
苏轼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喜爱与推崇,并非只因为他正直的人格、卓越的才华与豁达的胸怀,更由于他对待困境和坎坷的态度,历史上像苏轼这样一生坎坷的文人很多,但像他这样潇洒的却很少。在黄州、惠州和儋州,苏轼不仅接受了生活的苦难,更在苦难中体会到生活的诗意,能做到这一切,苏轼的人生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一个诙谐的人,诙谐早已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了他的整个文学生命。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极大一部分充满着谐趣,这种谐趣大致可分为两类:单纯的诙谐和寓庄于谐,而且,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体现的这种诙谐是有它自身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轨迹的,是在他的生平经历、性格气质、才气学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出他的谐趣,而且“蚀刻”了他的谐趣的发展历程;苏轼的诗词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和乐观的精神,是他一生人格的结晶,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后人在研究他时,往往偏重于他的诗、文、书、画,而对他本人的性格特质则很少论述。本文以这一角度为突破口,从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创作两个方面剖析他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特质。以期更准确地理解苏轼的文学和书画艺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任渑菲 《新读写》2014,(7):111-111
面对人生挫折所带来的压力,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面对丧妻和流放的压力,东坡高唱“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遭遇人生挫折,家庭衰变,他消沉,但他并没有放大痛苦,而是振作了起来,留下的诗文被后世推崇。他们都从压力中挣扎出来,化蛹成蝶,留下无数美丽在人间。  相似文献   

17.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任宰相,苏轼在他的门下任翰林学士。有一天中午,苏轼去拜会王安石,正巧主人在睡觉,他被管家带到书房用茶。苏轼边喝茶,边欣赏书房里的字画摆设,忽然他  相似文献   

18.
压力效应     
《压力效应》是一种什么东西触动作的灵感呢?或是他的孩子淘气。或是他的妻子逛商场,这不必追究;是忧心忡忡。还是轻松愉快。这也不必追究。总之是为莱件事所触动,他从他的学识和经验里联想到大海上遭遇狂风恶雨的一只空船,联想到那个旅游点上的“鬼谷”。因为学识,他知道只有让船灌满水才不会让风浪打翻;只有让人扛上东西,心理增大压力,才可以平安渡过“鬼谷”。从而慨叹人生。只有负重。才能稳步,不会因掉以轻心而失足。富无三代,这是个普遍的道理。难能可贵的是,作把他的学识和经验付与具体的两个实例,以警示世人,而成此佳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久负盛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是,怎样评价苏轼的作品,评价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所写的诗文,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特别是“四人帮”出于其反革命的政治目的,诬蔑苏轼是“竭力维护旧制度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不但是杰出的书法家,也是杰出的书法评论家。他对中国古代书法家的评论见解独到,其中关于苏轼书法的评论尤其如此。一方面他对苏轼书学路径和创作阶段有客观、准确的阐述,对苏轼书法的总体特征、风格有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他又对苏轼书法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对后世正确理解和认识苏轼书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