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对“自由”与“罪恶”进行了深刻探讨,体现了陀翁的世界观与创作观。小说中的自由主题隐藏在人物个性之中,凸显于主角的思辨过程;罪恶主题则体现于人物内心的罪恶与全书的弑父线索中。两大主题在小说中的体现方式,彰显了二者间的潜在联系,即不同的自由观引发犯罪或赎罪。而这,正是陀翁对“自由”与“罪恶”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霍桑与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致力于描写罪恶主题的著名作家。以各自的代表作《红字》、《白鲸》为例比较其罪恶观可以发现,它们“同质”即本质是加尔文教的原罪;“异构”:前者为封闭式结构,后者为开放式体系。这样给读者造成了在理解作家罪恶观和文本时不同的审美感受。两位作家对罪恶的探索又异曲同工地反映了他们在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问题面前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宗教观念为基础,以精神复兴为主题,以哲学思想为内涵,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双重特质——罪恶与自由。罪恶主要体现在弑父线索和人物内心的表达上,自由主要体现在人物个性和人物思辨的过程中。小说双重主题的表达对当时社会人文主义观念和精神世界的重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灵魂救赎是北村皈依基督教后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小说《我和上帝有个约》描述了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对于负载着罪恶的灵魂来说,固然要接受法律的惩治,但只有获得上帝的救赎,灵魂才能寻求到最终的皈依。上帝的救赎显示了对人类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徐曼 《文教资料》2013,(5):20-21,2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涉及暴力和种族主义这一主题,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本文通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项链》的主题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笔者以小说文本为依据,采用假设论证,结合人情事理层层剖视,论证小说的主题是“人对命运的抗争与毁灭”.在此基础上,阐述探究小说主题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药》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其主题是:通过描写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揭示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引起疗救的注意”。分析这一主题的方法很多.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时,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孔乙已》的主题多数资料都认为是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就会发现:这种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尘埃落定》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收获,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以"灾难"、"性爱"、"暴力"、"绝望"作为主题话语,倾力展示了罪恶的土司特权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试图通过对其主题话语的分析,揭示蕴涵在小说文本中的主题意旨.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文化融入西方文学的完美佐证以及多元宗教理念植根于文学发展的土壤进程中,成为催生文学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其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而圣经中关于"罪恶"与"救赎"的主题在不少作家经典作品中得到体现。陀思托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就是关于这一主题的再现。  相似文献   

11.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白延平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3):29-30,37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3.
"罪恶"和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一生都在关注和思考的主题.<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和助人为乐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使红字A最终失去了原本耻辱的含义,变成了德行的标志.通过艰难的自我赎罪,这个堕落的天使已完全从罪恶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思想和灵魂的重生.可见人是可以被拯救的.而这种将人从罪恶之中解脱出来的救赎之路不是通过对上帝的忏悔来铺就的,而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德行的自我完善和灵魂的净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在解构主义视域下,以《哈姆莱特》为例,自历史传统视角可以观察其人文主义者的反思主题,自观众审美的视角可以发现惊心动魄的复仇主题,自道德批判的视角可以讨论其对罪恶欲望的抨击主题,自古典主义的视角可以了解其悲剧英雄的抗争主题,自现代哲学的视角可以体味其人类本体的认识主题,自心理分析的视角可以考察其恋母情结主题。高中语文的文学教学在主题确定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教师的话语权威应让位于学生的自体认识。  相似文献   

15.
祁立 《现代语文》2009,(10):85-87
戏剧《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探讨的焦点。本文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周朴园,并从戏剧主题、戏剧结构及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周朴园是《雷雨》主题思想的两方面所共同揭露、批判的对象,最能体现该剧揭露社会的罪恶、旧家庭的罪恶的主题;其行为因素对推进剧情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处于各种矛盾冲突中心的主要角色;其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是戏剧家着力刻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7.
祁立 《现代语文》2009,(8):85-87
戏剧《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探讨的焦点。本文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周朴园,并从戏剧主题、戏剧结构及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周朴园是《雷雨》主题思想的两方面所共同揭露、批判的对象,最能体现该剧揭露社会的罪恶、旧家庭的罪恶的主题;其行为因素对推进剧情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处于各种矛盾冲突中心的主要角色;其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是戏剧家着力刻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吴霞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81-84,99
《雷雨》自出版以来,其文本中的序幕与尾声被一再地删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下,《雷雨》文本原有的“忏悔”叙事语言、“罪恶与救赎”创作主题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所出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各种形象,并揭示了这些形象后面所隐藏的深刻寓意。霍桑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充分揭示了小说主题“罪恶乃人类天性”。这也是霍桑小说创作的重复主题。  相似文献   

20.
《等待戈多》被称为"《圣经》的注释",荒诞不经的现代文本隐含着晦暗古老的《圣经》原型,许多来自《圣经》的语汇曲折地表达了罪恶-救赎主题。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卑琐、虚空与现代人精神的虚弱和罪恶对应,戈多的显性缺席隐喻着现代人与传统宗教的疏离,而波卓和幸运儿的出场也已预演了上帝和耶稣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败。但是在灵魂的救赎中贝克特仍有深情的期待,那是对宗教回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