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为她赢得了1988年的普利策奖,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小说根据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黑人母亲为了不让孩子遭受苦难而亲手杀死自己女儿的故事。《宠儿》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它不仅揭露了奴隶制下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更体现了在艰苦条件下黑人女性的不屈奋斗和自我成长过程。本文试图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黑人女性苦难的生活经历和不屈的斗争,进而阐述她们的悲剧原因和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种弱势群体的观照与关怀。通过对黑人女性由迷失自我的奴隶向拥有自我和独立主体的自由人迈进的艰难过程的讲述,展现了黑人民族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作家得主,在运用传统文学形式手法的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宠儿》是莫里森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向人们讲述了一家人的一段不堪回首的生活。她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闪回、象征、非线性多角度叙事等写作技巧,这些手法自然地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营造压抑与哀怨的气氛,并有效地揭示了主题。  相似文献   

4.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阐释是当代形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美国少数族裔中黑人女性群体的代言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所遭受的社会压抑和性别歧视,唤起了黑人的自省和改变自我命运的勇气,同时也唤起整个社会对改善黑人成长环境的思索。本文通过对《宠儿》这部作品的分析,从独特的视角透视了美国黑人妇女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也昭示了一个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有的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有的闪耀着严肃理性的光辉。她善于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令人深思感慨的悲剧性主题,表达她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宠儿》(Beloved)是她的著名三部曲中的一部(另两部为《爵士乐》和《天堂》),也是她的长篇代表作之一,该作一出版就受到普遍赞誉,并使得她荣获普利策文学奖。在《宠儿》中,莫里森舒缓地为读者展示出黑人女性塞丝(Sethe)的悲剧命运。随着迷雾的层层拨开,塞丝杀婴这个血淋林的事件及其原委也逐步被揭示显…  相似文献   

6.
江慧萍 《考试周刊》2012,(50):24-25
本文以黑人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丹芙为例,分析了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女性主体性的缺失和建构问题,探讨了莫里森对该问题的看法:黑人妇女只有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寻求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并且团结黑人社区尤其是黑人妇女,才能获得救赎,建立自己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张宇 《文教资料》2012,(11):14-15
托妮·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为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努力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黑人女性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她迄今为止的七部作品都是以黑人女性作为主人公,并通过她们表达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黑人女性的心声。她在作品中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宠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在《恩惠》中,莫里森讲述了黑人小女孩弗洛伦斯历经挫折而成长成熟的经历。同时给广大受压迫的女性以启示:想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女性不能再做男性的附属品,应该在思想上独立自主,开始女性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赖特的《土生子》和莫里森的《宠儿》,都是以"杀人"为核心事件,贯穿整个故事.本文通过比较两部小说中的杀人事件,揭示了在白人占统治下的环境,黑人为了求生存而扭曲的人性,这不仅导致了黑人的悲剧,也是白人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讲,"杀人"本身也反映了黑人反抗白人斗争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黑人在一步步走向觉醒.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不仅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妇女生活的困境,而且藉其文学创作保存和推广了非洲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她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女性主义思想与非洲文化传统的融合,揭示了莫里森对黑人妇女解放和非洲传统文化保存的同时关注。  相似文献   

11.
小说《宠儿》侧重描写以塞丝为中心的多位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成长历程,同时作家托·妮莫里森在文本中也关注到女黑奴身边的黑人男性,尤其是西克索给人印象深刻。笔者认为解读西克索的民族英雄形象对于深化该作品的主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莫里森在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塑造了形象鲜明又截然不同的波莉和赛丝两位黑人女性,并不乏对其婚恋生活的叙述和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本论文旨在通过比较波莉和赛丝二者的爱情关系,分析黑人妇女在爱情中追寻"自我"的过程,并讨论黑人女性应如何在婚恋中建立"主体"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文学作家,也是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其代表作《宠儿》中就包含着各种神话原型。《宠儿》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奴隶制社会,让世人对黑人世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在展现美国黑人寻求自由的描绘中,莫里森运用了传统的希腊神话、非洲神话、伊甸园神话原型,借以展现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奴隶制社会中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通过这部小说,一直被忽视的黑人女性受到美国文化的重视,对美国历史有着重要的补充性作用,小说中也展示了人们对自由和母性的推崇,揭露了奴隶制的丑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对现代人的认识和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对该部小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4.
《宠儿》和《慈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从女性奴隶母亲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唤起黑人群体正视历史,探索了非裔女性如何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小说以自己作为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为依托 ,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 ,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黑娃》通过对黑人女性的分析 ,阐释了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只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才能表达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后现代的现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采用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她运用了叙事的模糊性、戏仿和元小说技巧。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对黑人以及黑人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宠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堪诉说的故事,呈现给我们一个失衡的文学世界。纵观全书,失衡处处体现:夫妻关系的失衡,母女关系的失衡,黑人社区关系的失衡。在这个失衡的文学世界里,莫里森向我们昭示了奴隶制的罪恶,阐释了奴隶制给黑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托妮·莫里森在《天佑孩童》中讲述了一个名为布莱德的年轻黑人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布莱德背负着"黑人"角色和"孩子"角色,她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她摆脱这两个角色的束缚、创造新角色的过程。莫里森通过描写布莱德从儿童时期的角色扮演,到青少年时期的角色冲突,再到最后角色创新的历程,揭示出了她跨越黑白种族界限的人生观、政治观,以及她对童年创伤问题的关注——爱才是治疗创伤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宠儿》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之一。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小说《宠儿》中的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通过分析莫里森在小说中对黑人女性一段被遗忘历史的痛苦回顾,揭示出生活在奴隶制及其阴影下的人们,只有爱自己,积极融入黑人社区,才能直面历史的阴魂,重新寻找历史对现实的意义,粉碎无法言说的过去附加于身的他性,走上获得主体地位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宠儿代表了蓄奴制挥之不去的阴影,那段无法摆脱的恐怖过去又起死回生来纠缠现在,同时她也是无数遭到白人凌辱和折磨的黑人女性代表。了解宠儿游移不定的身份对全面深刻理解小说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和认真分析探究,对宠儿的身份做了三重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