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难免"、"不免"、"未免"这三个词语意思接近,都可以作状语。《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分别是:难免:不容易避免,避免不了;不免: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导致并非理想的结果;未免:免不了,是古代汉语遗留的用法。由此可见,它们的意义非常相近,都有"免不了"的意思。那么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在吃"上好佳"牌子的田园薯片时,发现其包装袋背面的第四行"使之与公司的精典产品相结合"中出现了"精典"二字,这让我非常疑惑。我只知有"经典",不知有"精典"。为此,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3.
“愚”诠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字典词书(《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新华字典》等除外)给"愚"字所立的词头义项及诠释大体如下:(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写,商务1985年1月版304页):1.愚昧、愚蠢.《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非,是非:把对的当作错的,把错的当作对的.)2.自称谦词……就这两个义项.第二个义项无疑是对的,但第一个义项是极不全面的,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自称谦词"以外的"愚",词义非止"愚昧"、"愚蠢",这是一般的古代汉语常识问题.那么是否因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小型词书而有所疏漏呢?显然不是,试看《辞海·语词分册》"愚"字条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吃"词条66个,义项8个,构词能力最强是①义,最弱的是义项③,《现汉》未收义项的构词有10条;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动宾式,次强的是动补式,最弱的是主谓式;"吃"的语素变义比较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重新整理分析"吃"的常用语素义,建议《现代汉语词典》设立13个义项。  相似文献   

5.
"似的"和"似地"哪个对?这个问题在学习中容易造成困惑。本文结合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的实际运用和有关词典的解释指出:"似的"和"似地""是的"其实是一个词,可以互用,不可以把"的""地"看作定语或状语的标志,而是一个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6.
变韵构词是属于音变构词的一个类别,也是古代汉语构造新词的一种重要方法。《晋书音义》中的许多音切反映了变韵构词在古代汉语中构造新词的一些规律。拙作试图对这些规律加以揭示。  相似文献   

7.
<正>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教材注释"【省】曾经。"不知依据何在?笔者以为这个解释不准确。其理由如下:①据《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  相似文献   

8.
听《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的公开课后,笔者评课时对"教"的读法产生了疑义:查阅了《古代汉语词典》的教师认为读第一声,原因是本诗是唐朝的时候写的,我们不能以现在的普通话读音要求古人,并且从平仄的对应原则上看,读第一声也是毫无疑问的。这种观点既有辞书的依据,也有时代的优势。查了《现代汉语词典》的教师认为"教"应该读第四声,因为现代提倡古音今读。笔者觉得应该渎平声,列出如下理由,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从用法、意义、举例等几个方面对副词"都"的说明多有疏失,存在描写不全、义项失收、释义杂糅、义例不合、引例偏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对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征帆去棹残阳里”一句里的“去棹”,教材编著者注释为“停船”。思之再三,觉得此注不妥。首先,“去”在古代汉语中没有“停”这一意义。查《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主编)、  相似文献   

11.
何继军 《学语文》2003,(1):45-46
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其中的“不足”,中学语文课本释为“不值得”。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将“不足为外人道也”注释为“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作品选编》(英、法文注释)将“不足……道”翻译成英语:“nothingto speak of to……”古代汉语编写组编写的《古代汉语词典》将“足”释为“值得、配”,举的例证恰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上各家将“不足”释为“不值得”,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字、词释义的精确,例证的相符、无误,是一部词典编写的基本准则。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关于其释义、例证中的错讹、欠当等,笔者已撰写《陈复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指瑕》一文进行了质疑。文章就新近发现的其释义、例证中的可供商榷之处,再次提出拙见,以期对《古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有些许益处。  相似文献   

13.
张仁贤 《文教资料》2011,(36):262-266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有附录《诗韵常用字表》。此表收字共四千七百多个。笔者逐字查阅《广韵》、《集韵》、《佩文韵府》和老《辞海》的反切,参考普通话,以定其沪语读书音和越语读书音(用国际音标标写)。普通话依据的是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商务印书馆2007年出版的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查阅这本词典,竞发现错注的字音甚多,令人十分惊诧。  相似文献   

14.
穷尽检索《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好hǎo"语素构成的词条97个并参考日常积累语料,从语素组合、语法性类、词素意义等角度研究"好hǎo"语素的构词能力,着重对"好hǎo"语素意义虚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君谟 《语文新圃》2009,(2):33-33
“法碣”、“法谒”与“法偈”这三个“词语”,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6月第5版,2008年6月河北第384次印刷)和《古代汉语词典》(1998年12月第1版,2008年4月北京第21次印刷)均未收录。之所以提起它们,跟下面这道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的语文题目有关。这是道改错别字的题,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石林 《现代语文》2006,(12):102-103
针对目前社会中语言文字辞书意见不一、使用混乱的实际,湖南省的高考语文决策者们于2006年"画地为牢":"今年命题使用的工具书为:《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和《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了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教材对"烽燧"注释为:"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笔者查阅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发现该书对"烽燧"注释为:"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报警叫燧."教材注释与该词典的注解正好相反,那到底谁正确?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山寨”一词在汉语词汇中古已有之,《古代汉语词典》中对其的解释是“在山中构筑工事驻守的营寨”,比如《宋史&#183;岳飞传》:“张浚曰:‘飞措画甚大,令已至伊洛,则太行一代山寨必有应者。’”《水浒传》二回: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儿"做名词后缀和动词后缀的两种用法。"-儿"是语素,应该区分构词和构形的两类"-儿"。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部《古代汉语词典》词项的释义来说,其书证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其始出书证的正确选择与否,至关重要。文章就新近发现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的28条书证晚出问题,提出拙见,以就教于陈复华先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