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活写作是一种突破传统文体界限的关于个人经历的写作方式或文体。二战后,社会的进步给予了澳女性作家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她们渴望更自由、更真实地言说自我,生活写作逐渐成为澳女性文学的一大主流。研究二战后澳女性作家生活写作对研究澳女性文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视角决定作品的精神面貌。旅日女作家燕子用诗心诗语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浸染着阳光的明媚的爱意;用多维的视角具体为神灵的视点、女性的视点和跨文化的视点传递着一个把生命投入写作的女性作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注,给我们展示了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张莉对当代作家进行性别观调查的三份问卷对于了解当代作家关于女性写作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张莉对于当代女性写作的问卷调查是从现代中国女性写作的思考延伸到当代的结果,研究具有学院派、精英知识分子式的视角,忽视了当代某些鲜活的女性写作现象。构成问卷主体的70后、80后女性作家在“去革命化时代”成长,具有“去政治化”倾向。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对于性别写作的理解是在普遍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框架下。面对性别写作的差异,女性作家表现得缺乏自信,甚至出现“自我的他者化”;男性作家表现得小心谨慎、具有自我审视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曾经名噪一时的女性写作正趋向一种边缘化停滞状态,出现了高原现象。《十月》杂志联合学者、作者形成三者合力,共同推动一种新的女性写作,试图提取当代女性在社会关系中表征出的女性境遇与女性力量,客观推动女性写作走出高原。而这场被动性文学实践的结果反而为女性写作的高原现象暗指了缘由:内部的跨性别写作追求与外在力量的规训使众多女性作家先后转型,实现由“启蒙”到“守望”的姿态调整;女性写作本身含混不明的边界使其在拒绝将“个人化写作”作为代名词的同时,又有主动贴上“社会性”与“非虚构写作”标签的嫌疑;由“被推动”至“被引导”,女性写作始终限定在一种圈子里,以一股有限的力量进行一场独语。  相似文献   

7.
艾瑞卡·琼是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涌现出的典型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怕飞》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自传体小说。本文将从作者的写作困境、小说的题材内容及创作方式入手,探讨女权主义文学的写作特点。女权主义写作,一方面如英美女权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是女性体验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它是生存在男权文化内部并对之进行颠覆的写作。其根源是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文学把女性推向边缘,把女人界定为被动的和消极的客体,让妇女成为文化的消极承受者。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并不是一个由"题材"框定的范畴,男性作家对女性题材的操作并不意味着男性作家可以依据这样的本文介入女性文学.事实上,"女性文学"首先是指女性作为书写主体的写作实践,它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妇女被拒斥在文学史之外,说到底是因为妇女一直被拒斥在写作之外.其次,"女性文学"是指一种可以使妇女摆脱菲勒斯中心的女性写作,一种无法为既定文学传统所规范、所封闭的,然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的异质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女性文学永远意味着女性以特定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文本接受者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 (父 )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 ,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 ,走出困境 ,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 ;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 ,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 ;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 ,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 ,力求表现和谐的人性 ,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女性写作对女性生命意识不懈的叩问与求索,是女性写作的核心内容,是构成女性写作指向的基质。在女性作家的创作里,她们的写作一旦凸现性别立场,就会出现相仿的精神指向:对自我生命的关怀。百年来的文学演进中,女性文学对这种关怀的自觉,弥漫在女性文学的写作中,根植于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坚定而明确的认同。郑敏以一种智性的写作方式超越了这一法则,达到了女性的“人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海男是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县城》,以一种诗性的叙述话语建构奇幻的异域情调和令人意外的境遇,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人性。在肆无忌惮的皮肉生涯里窥探人性的灵与肉。作品流露了女性自身最隐秘的思想,她的这种"裸露"颠覆了女性作家这一群体以男权为主的创作。作品的女性写作呈现出一种对男权的反抗,她游刃有余地掌握着女性创作的主动权。同时,她同另外的女性文学作家一起也在为建构属于女性自己的写作传统做着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女性写作昭示的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独特地存在以及女人是流露个体生命体验的“自我书写者”,女性写作正是张扬着女性意识,书写着一个个真实而精彩的女性形象,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当然,女性作家也不应沉迷于一种性别自恋,以免造成女性写作的迷失。  相似文献   

13.
女性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情感阅历,刻画出一系列个性坚强独立、性情容忍聪慧、志向远大的女性形象。与之相映照的男主人公形象更是由于女性作家独特的自身经历、写作风格和写作倾向,具有明显的女性作家的写作色彩。因而分析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女性文学的传统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大多数女性作家没有意识到智性写作的必要性,过多地迷恋于叙事游戏,使某些文学作品成为纯粹的私人化文本和自呓。然而虹影在创作中采用了一种智性化的叙事处理手法,其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言说方式,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情感具有一种“可传达性”。小说语言节制、隐忍、含蓄,叙事视角平实,叙事情感高度内敛,传达出作家丰沛的审美理想,达到了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本接受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父)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走出困境,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力求表现和谐人性,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商业大潮的侵袭使得作家的创作心态和文化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女性作家而言,她们更加敏感于时代与女性生存空间的变化,因而掀起了一次女性写作的高潮,女作家的文化立场和写作姿态在这一浪潮中以迥异于男性的文化心态呈现出来,凸显了女性主体精神的特异性和潜在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它为我们的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作家们对其个性化写作在认识、理解和具体写作上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活跃和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及文学观念关系密切。当代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而洒脱的,她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着力追求生活质量。在文学观念上。她们把写作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为文学只能是作家心灵自由和真诚的自然表露,作家的责任感应该是对审美的自觉把握和在作品中熔铸作家一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吕雅清 《华章》2007,(12):244-244
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与女性问题密切相关的婚姻、爱情、家庭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其所特别关注的写作主题--关注女性问题、表现女性命运、反思女性群体的特定存在.本文重在阐述作家早中期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这一写作主题,流露出了作家鲜明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的风潮愈演愈烈,文学批评界对此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写作与女性写作、女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等方面。本文将通过以下四方面的论述:当代的女性作家,自觉地把女性身体之美放进审美空间,追寻女性身体自然的美丽;中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语言表达虽然是文学的,但它却以感性的方式与关于身体的美学考察相互印证;身体写作从传统文学作品关注重大主题转向关注自身,关注身体的当下存在,是一种在颠覆传统美学中寻求快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身体写作突现出对个人生存状态的美学关怀,来阐释"身体写作"的审美层面上的意义,为前述的现象描述式的文学批评找到更深广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