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和象征意义的不断转换显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男性对女性存在从构成一种阻碍,到淡漠的伙伴关系,然后再到女性对"男性"的彻底拒绝,以至于轻视,把男性精神弱化。作为社会主体的女性与作为性别主体的女性无法协调自己的双重身份存在,主体的建构始终处于异化与不确定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推动文学创作复杂的心理因素中,焦虑是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凡中外优秀作家的艺术实践中,皆伴有强烈的焦虑情绪。作家把心中的忧患焦虑投影到作品主人公身上,渗透在作品氛围中。焦虑的产生首先是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次源于个人内心尖锐的矛盾冲突。焦虑情绪有丰富的内蕴,如危机意识、振奋意识、自审意识。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的焦虑情感得以升华,产生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纵深感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3.
范小青在新世纪的创作一直关注底层人物的生活,其中一个鲜明的主题是现代人的身份焦虑.她表现进城农民工的身份被各种证件、方言口音、城市话语权所决定,难以获得城市的认同进而融入城市,处于深重的焦虑之中.她笔下的城市底层民众也经常陷入身份的尴尬与焦虑,比如因为名字、生日等问题的不确定而产生一种紧张情绪甚至虚无感.范小青在剥离了人生的表象后,努力以“寻找”为手段,为“无根的人”提供确证自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写作差是表象,他们面对写作的心理状态如何,我对高年级11名作文"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如下。(一)焦虑情绪与对抗心理: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适度焦虑对  相似文献   

5.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数学认知话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主体对事物的一种感知和能动,它需要主体的主动参与,没有主体的认知参与,就不能产生数学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民国时期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汉译与接受史上,"京派"作家拥有无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他们对"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领袖伍尔夫的现代主义美学和意识流小说的仰慕,是其审美主义旨趣和推进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自觉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对伍尔夫作品的汉译作出贡献的"京派"成员主要有叶公超和卞之琳,萧乾的伍尔夫研究则具体而微地映现出现代主义文学在特定语境制约下的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三四十年代抗战的大环境之中,很多的左翼作家纷纷奔向了前线。而作家萧红却在此时传出了另类的声音,其主体意识之中探求的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对自我价值的渴求、对自由自在生命的憧憬,由此可见萧红是个坚守着"五四"民主思想的特立独行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海浪>把伍尔夫的创作思想又推向一个高潮:她强调小说是作家创作的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不是对人生真实的模仿.海德格尔在探索艺术作品的本源时也声称:艺术品是真理发生的根据.他们都强调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在<海浪>中抽象的人物处理和诗性语言的运用建立了一个独立存在的艺术世界,存在者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中确立.  相似文献   

9.
刘瑞成 《考试周刊》2014,(41):130-130
<正>1.利用"追问"与"反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目前普遍认可的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是20世纪现代主义的作家,他的小说故事情节的怪诞离奇、艺术手法标新立异,因而始终有着特殊的魅力,该文从短篇小说《为某科学院写的报告》入手,发现他不仅写出了世界的荒诞、残酷,流露出痛苦、焦虑、冷嘲、滑稽的情绪,更多出一份对生态的潜意识关注。正是这种寓言式的叙事和对世界异样的思考,使卡夫卡的这部作品形成一种闪现人性光辉的艺术张力,在深入研究后,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一直被认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长篇小说的"副产品"或仅是为长篇小说的创作所进行的探索实验,因而在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相比较对伍尔夫长篇小说的重复研究与过度阐释,评论界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与关注明显不足。实际上,短篇小说创作贯穿了作家的一生,具有长篇小说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其独立的研究价值。考察伍尔夫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匮乏的历史及内在原因,恢复短篇小说在作家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艺术创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是英国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达洛卫夫人》勾勒出了20世纪上半叶人类群体生态的症候,即人的孤独、势利与无奈的情绪。透过孤独、势利和无奈,文本宣扬了理想的主体间性:以依恋和尊重为前提的浪漫爱情观念;以身份和默契为前提的世俗友谊观念;以和平和自由为前提的真实生命观念。从群体生态的症候到理想的主体间性,文本的隐合作者提出了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焦虑(anxiety)是指处于紧张、担忧的状态或特质。是个体对于某件事或问题感到忧惧或烦恼的情绪状态。焦虑常与不自在、沮丧、自我怀疑、忧惧相联系。人们普遍认为焦虑感会对外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K leinm ann(1977)根据A lper及H aber(1960)的研究,将焦虑则分为促进性焦  相似文献   

14.
马林  于桂华 《文教资料》2006,(25):159-160
《机械制图》这门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笔者针对这门课的特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创造性的个性等素质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因素、创造性因素等课题,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这个氛围,使这个目的始终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5.
马秀梅 《甘肃教育》2014,(23):89-89
正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遇到困惑时,产生的一种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态势。"问题意识"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学生发挥主体地位最突出的表现。事实上,当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十分薄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问题意识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呢?一、学生自身方面1.学生学习价值取向的误区。学生为什么而学?学生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无非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极具革新意识的现代主义作家,她在小说创作中大胆实践,采用各种形式结构揭示人类的内心意识。本文从小说的形式结构和群体意识呈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伍尔夫的小说,以说明伍尔夫在小说形式和内容上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生活和真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和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彻底决裂,将小说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对象的变化必然带来艺术形式的变化。本文以《到灯塔去》为例,通过对小说的艺术技巧间接内心独白和多视角叙述的分析,探讨伍尔夫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内在真实"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一、创新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 讨论可以说是初中地理课常用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是一种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它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更多学生动脑、动口,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派文学的发展,我国对现代派文学的介绍从肤浅到深入.加之近年文化热、心理热的推助,人们就不能满足于把现代派的思想心理状态,只归结为对资本主义危机腐朽的反映上.事实上,资本主义并不象以前预想的那样迅速灭亡,今天看来还有其生命力.所以,我们应从整个人类思想史的角度重新探讨这个问题.我认为西方现代派作家的思想心理状态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所谓开放的心态,就是指人类以主体的自身矛盾不足,来代替主体的封闭自足的一种情态.由于人充分意识到自我的矛盾,意识到自身的局限、理性的局限,就会产生怀疑否定的情绪.这种情绪的极端发展就形成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由于认识到自我与他物的对立,又产生一种焦虑感、异化感,一种忧患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所谓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