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一种恒久不息的教育活动。而学生,是这一教育活动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用手、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大区别是在于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现代教育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还重视能力培养,既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不断改进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第斯多惠曾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评价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5.
纪勇 《陕西教育》2006,(9):40-40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唤醒。我们应从教育思想的高度来研究教师教育行为,着眼于情意性,强化学习动力,从学生需要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来,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完整而真实的生活,真诚是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心田的犁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真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用诚挚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就该用诚挚的心去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8.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育承担着塑造灵魂的重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是人的精神意识,包括思想、心灵、人格、良心等。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给生命以涵养和化  相似文献   

9.
俞丽 《考试周刊》2013,(85):28-28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  相似文献   

11.
一、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并非始于今日,人类进化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而教育本身的意义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创新.过去的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或者说旧的思想教育、教育模式、教育机制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发展,科技交流、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我之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陶继宏 《小学生》2012,(9):94-94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日常教学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下面笔者就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一、打开学习之门,架一座"兴趣之桥"音乐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少年儿童,然而能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兴趣是打开学  相似文献   

15.
裴海群 《考试周刊》2010,(1):207-20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价值通过学生才能体现.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试着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是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工具;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它总是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肩负着传承社会文  相似文献   

17.
刘秀凤 《江苏教育》2012,(13):52-5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以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是在致力于激发儿童学习欲望的前提下,实现书本知识和儿童经验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实现书本知识与数学整体  相似文献   

18.
“激励”功过谈——由三则激励小故事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一丹 《湖北教育》2007,(12):17-1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学生内在的推动力量,从而使学生的水平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9.
质疑与创新     
程丽萍 《成才之路》2012,(30):82-83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这种教师主宰课堂的单一的交流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循规蹈矩地举手,耐心地等待着发言的机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无疑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更谈不上享受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众所周知,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古希腊普鲁塔戈在 3 0 0 0年前就指出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每个学生能更好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教育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地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