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各地教育城域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1998年中小学校园网问世至今,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成教育城域网。事物从无到有需要一个“建设”的过程,但“建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当我们完成城域网硬件环境的建设后,最值得冷静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有效、科学地应用。而真正能有效连接校园网做到资源共享、且功能模块实用性较高的城域网并不多。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各中小学已拥有自己的学校校园网.甚至区域性的教育专有网络(教育城域网)。高速互联网络环境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和保证,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的问题一教学资源的建设,却一直处于很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经费欠缺、数据不规范、实用性、科学性较差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学校“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的匮乏阻碍了教育水平的提升,使教育信息化仅仅停留在校园网或城域网基础设施的层面,已成为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由校园的网络建设扩展到区域和城域的网络建设,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已逐步成为了衡量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成200多个区域性的教育城域网,还有许多地区正在规划或筹备教育城域网的前期建设,城域网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TCL教育互联事业部总经理司练国认为:"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不再满足于乡村公路(单一的校园网)建设,教育城域网以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逐渐成为了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实现乡村公路和高速路(城域网)的有机衔接直接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校园网建设进入了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教育城域网使各校园网高速互联,实现覆盖区域内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的全面共享。加快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校园网建设与应用,将有力地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依托教育城域网构建教育软件平台和教育资源库,实现校园网的全方位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园网足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重要的基础设施;教育城域网使各校园网高速互联,实现覆盖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加快基于城域网的校园网建设与应用,将有力地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和教育技术于段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五莲县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县,但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到2004年8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拥有微机数由2001年的1400台增加到7300余台;建成了高标准的宽带教育城域网,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46所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并接入教育局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城域网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资源和软件为基础,以实现信息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的全面解决方案。对于教育城域网,我们可以理解为上接全国骨干网络、下联校园网和教育局内部网,有效辅助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  相似文献   

8.
近一两年来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全国各教育部门关注和投入的热点,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从校园网建设进入了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发展阶段。教育城域网成为了一个地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应用和区域内外连接交流的新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得以应用,比如教育系统的综合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基于教育城域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等等,标志着教育城域网建设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深化各地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仇忠海 《上海教育》2010,(17):71-72
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领域里,数字化校园建设已不再是陌生的话题。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推出之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我国各地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入逐年加大,校园网、区域教育城域网建成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提出“从2001年起用五至十年左右时间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作为其推进工作之一的以资源库建设为线索的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教育教学应用建设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冷静地来看,很多商业化的资源库仅仅是大量素材的堆积,远非教育教学所需的富有活力的资源。还有一些单位正以此类“资源库”概念为基础,自建城域网、校园网资源库。前者以“多少多少G”为其商业推广的“有力”口号,后者则以集中开发分散建设为路线。实际上前者常有用户反映不好用,后者则存在分散建设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2006,(8):27-29
山东省五莲县地处鲁东南山区,现有普通中小学146处,教职工5308人,在校生70034人。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跨越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农村教育先进县、全省基础教育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40余项。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和活力,我们积极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均衡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完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广东省东莞市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建设了东莞教育城域网,各学校也相应建设了校园网,现已有近百所学校通过光纤专线接入教育专网,为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随着接入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多,校园网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各个层面也日益深入和广泛,如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作、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问题也越显突出。  相似文献   

13.
近日,山东省五莲县召开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旨在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进程,全面启动校园网三期工程。2002年,五莲县教育局投资300万元建成覆盖全县中小学的教育城域网,城区10处学校建起校园网;2003年,重点加强了农村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至9月份,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并实现了与五莲教育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的宽带联接,共建校园网52处,提前完成了教育城域网二期工程。2004年,三期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农村完全小学,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各校地域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ADSL、中国教育卫星宽带接入或拨号等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日渐上升,建设各级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成为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据悉,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加大校园网等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力度。今天的校园网(Campus Network)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也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校园网的概念已经得到丰富的延伸,超出了单纯的校园范围,代表了一类网络的结构。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重要的支持力量,国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以来,资源建设就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关注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创没数字环境,提供资源服务,还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无一不以学习资源为中心展开。教育部2000年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校园网在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建设起来。以“教育资源库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教育教学应用,试图为进一步的教育教学应用提供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路无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城域网是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的教育专网,通过本地区宽带骨干网连接教委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体系包括城域教育网网络主干、城域网接入以及在城域教育网上的应用等。它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换言之,教育城域网就是要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为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教育城域网建设、校园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城域网从高校向中小学等其它教育单位推进,已建设成覆盖全市的服务应用网络,形成一网五环的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遵循“以人为本、数据为先、标准统一、应用至上、安全可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教育系统信息化规划如下:总体发展目标以上海教育城域网为基础,建立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快资源、协作…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3年,南山教育局就提出了抢占"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三个制高点的战略目标,较早实现了校园网全区覆盖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班班覆盖。2008年,南山区又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并把建设一个"大网络"、搭建一个"大平台",服务南山"大教育"作为工作主线,建设南山教育城域网和综合服务大平台,率先实现了"三通两平台"的发展目标。2012年6月,南山区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同年  相似文献   

19.
张子祥 《江苏教育》2005,(5A):45-45
一、加大投入,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保证 无锡市今后几年教育装备为课程改革配套的目标要求是:一是积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校园网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全市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并接入教育城域网。师生数与电脑数之比达11:1,乡镇中心小学必须要有满足一人一机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二是全面启动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等专用功能室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赣榆县非常重视教育,希望通过实施“校校通”工程实现全县教育资源的共享,以现代化、信息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拟以城域网网络中心为核心,以光缆连接各学校校园网所组成的网络构成宽带教育城域网,通过高速网络基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线管理、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应用。赣榆教育城域网的总体解决方案如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