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祝旭 《贵州教育》2022,(8):29-31
<正>受功利主义影响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量存在着浅表化教学,要么是教师上演“独角戏”,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需要的答案”,决不允许学生“节外生枝”;要么是学生上演“背多分”,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压缩具体内容,只讲结论与算法而不讲道理;要么是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教学中教师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这样的浅表化教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感悟,重形式轻实效,致使学生的学习止于表面、表层、表演,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生,这是数学教育的悲哀。那么如何才能纠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浅表化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中职德育课 德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健全人格的主阵地.由于中职学生多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初中毕业生,课堂上他们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的表现与教师的要求存在一些差距,加之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指引下,课堂上逐渐呈现出"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传授,轻行为习惯养成;重形式说教,轻学生个人习得;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引导;重理论的灌输,轻能力培养.这样的局面让中职德育课遭遇了尴尬.  相似文献   

3.
靳云 《天津教育》2004,(6):30-3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实践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并且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实施这样一门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品格的课程,能够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改变顽固地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习性”,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4.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立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有效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四重四轻四割裂”。“四重四轻”:重教学设计,轻课堂驾御;重少数思维活跃学生,轻全体学生;重认知性课堂目标实现,轻思维训练和思维品质培养;重应试能力培养。轻全面素质培养。“四割裂”:割裂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割裂主体与主导的;割裂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统一关系;割裂传统教学合理因素与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揭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上海师范大学政治法律系关于“高师政教专业学员三重能力的培养”,正是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三个面向指示的具体做法,是使学员适应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转轨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传统教育的格局与矛盾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教育被理解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政治课教育,更被推崇为是向学员灌输阶级斗争观念,培植阶级斗争情感的一门课程。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条化了的经典原著和政治斗争术语,脱离实践而难以被学生理解,背离现实难以取得学生共鸣,由此形成“四重四轻”的教育格局。重分数,轻能力,形成高分低能现象;重知识,轻素质,背离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重理论,轻实践,学员对社会适应能力太差;重教师,轻学生,教师满堂灌,教师中心格  相似文献   

7.
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最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在当今的学生普 重理轻文,重专业知识轻基本理论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努力,也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好理论与实际的“度”是关键性因素;教师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保荣 《甘肃教育》2011,(24):92-92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相似文献   

9.
当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还有许多教师的课 ,仍然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 ,即重“讲解”轻“练习” ;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 ;重“模仿”轻“创造。”小数课堂要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对学生实行六个“解放”。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  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 ,数学知识不能原封不变地“灌”给学生 ,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使学生看到各种结论的来龙去脉。例如 ,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千门万户的钥匙。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该文充分肯定学生教育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而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活动”,它集巩固练习、社会调查、地理竞赛、课堂讨论于一体。学生通过这样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的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新知。地理课堂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感情体验。那么,地理课堂活动的教师评价语言就能把学生引入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张强 《内蒙古教育》2009,(18):39-40
“地理”作为一门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存环境,揭示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美育素材。学生既可以在初中区域地理课上通过多姿多彩的自然地理现象,感受“雄、奇、险、秀”和“自然美”;又可以在高中“地理”课上通过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感悟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2.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一门科学,中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理课程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地理素养训练,培养基本学习技能,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自主探索能力,是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实际上高中地理课程必修、选修模块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还隐含于“技术”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相似文献   

14.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科学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实施已走过了两年的历程。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验,在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语文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课堂多了动感、生气和活力,让人欣喜不已。但在欣喜之余,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轻“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一位教师在上一年级上册《菜园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但课后检测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有40%的学生不能准确熟练地认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卜、又、心、风”,也有35%的学生写得不正确,有的学生把“卜”的一点写成一横,有的学生把“风”的第四笔写成一捺,有的学生把“又”字分在三笔写;要学生读儿歌,要么读得结结巴巴,要么就是唱读,要么读得没有一点感情。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如何认写生字、如何有表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得少,只注意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式化表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门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化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国各地的风俗人情和地理环境,这就注定了旅游课程在某些方面的枯燥性和学习的难度性。对于中职生而言,因为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基础和方法,加上地理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较为单调的方式教学,调动不了其积极性,课堂效率较低。要构建中职旅游地理高效课堂,需要教师重新认识高效课堂,分析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好教学和考核的评价,同时也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尽快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让地理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邬官虎 《地理教育》2015,(Z2):12-13
地理,地指“大地”,理指“理论”,狭义地理学是指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所以地理是一门研究面很广、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必然也会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所以生活化是地理课程的内容取向,也是地理教育的使命和信念,地理课程也被誉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学科”。地理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是维持个人生活和人类生存的教育、增强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学科。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我校针对"初一地理课堂学生参与度"这一问题对16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是否喜欢地理,是否愿意自主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活动之中,同时,通过调查结果来分析影响学生地理课堂参与度  相似文献   

19.
龚悦耳 《文教资料》2007,(19):21-2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民族心中的精神之学。但综观传统的语文教学,却有如下四个弊端:一是重教师轻学生。课堂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单方面的技术表演,  相似文献   

20.
树木学是林业专业和其它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树木的形态、分类、分布、特性及经济价值等内容.然而它也是一门用语单调、结构机械重复、内容难记易忘的学科.传统的、普通的教学方法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轻实践教学环节;重考试成绩及表面效果,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形成教师“注入式”地教,学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