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2.
语丝     
《中国研究生》2003,(1):64-64
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外界…… 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年时却甘之若饴。爱因斯坦 (德国物理学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先秦时期)老子Face your fear,live your dream! 水木清华BBS上xiaofx的签名档守独务同,既保持独立意志,又具备合作态度;别微见显;既能分辨个体的特殊性,又能抽象出普遍性的,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辞高居下,能深…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臆解】天地之间的道可以言说,但世上万事万物总在运动变化,外显于物的道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永恒;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命名,但也没有永远不变化的静止的事物与名称。天地初始之时,世间万事万物皆无所谓名;给事物命名,缘  相似文献   

4.
诵读微创意     
近年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蓬勃开展,中华经典是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学习经典的古诗文,既能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厚实语文素养。由于时代变迁,现代人读经和前人读经相比,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列举一些名师指导的高招,共同分享创意读法带来的惊喜和乐趣。"像小猫叫一样吟。"特级教师武宏均,带学生诵读老子《道德经》片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相似文献   

5.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老子》一开卷便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常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一章) 作为哲学著作的《老子》,在这里没有为“道”这一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老子先从“无”和“有”这一世界起源的根本问题入手讨论。我们注意到老子对“无”和“有”的解释:“无,名天地之始。”“始”的本义是少女,《说文》:“始,女之初也”。“有,名万物之母”,“母”,《说文》:“从女。象褒子形,一曰  相似文献   

6.
<正>一《道德经》的第一章是全书核心,讲了十几个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总归于一个字:"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说,"道"有两个最基本的秘密:"无"和"有",它们"同谓之玄",这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门。那么,"玄"是什么?玄,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应该是中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相似文献   

8.
古文没有标点,学生要跟着老师诵读,学习句读。所谓句读,就是在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朱笔标一个红色的记号。记号分两种,一种是"√",叫勾,即句子的"句";一种是"。",叫豆,即逗号的"逗",后称读(音d7u)。句读就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如果没有句读,句子就没法读通。古代文人富有想象地把这种古代的标点比作"红豆"。  相似文献   

9.
一、too,also,either,as well,Qs well as too,also,either,as well和as well as 都可表示“也”,但其用法有所不同: 1.too 一般用于肯定句和疑问句中,放在句末且其前常用逗号与前句隔开。too有时可以紧接在主语后面,但其前后都用逗号  相似文献   

10.
北宋理学开山周敦颐,提出了一个以“无极“为本体,以“诚“与“中“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内容,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欲观于一体,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结合起来的“无欲“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始终以一副执教者的面孔,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进行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师耐下心来倾听学生,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听”的重要性。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在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更需要倾听。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反意疑问句是一种很活跃的句式,无论是考试还是口语中使用的频率都很高,也是英语语法中的一大难点。从结构上看,反意疑问句由陈述白和附加疑问句两部分构成,两部分之间用逗号分开。附加的问句读升调时,是对陈述部分内容示以质疑;读降调时则是对陈述部分内容的强调或证实。  相似文献   

13.
统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所在段落,它与后面的“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构成了一个多重复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陈述了学习中的两种情况,即不懂得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其主语虽未出现,但可以补出,为此,我们不妨看一下它前面的句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非吾所  相似文献   

14.
逗号多余     
课本第113页:“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中宗”后面的逗号多余。逗号多余$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5.
"道"的本义无他,唯"名"而已。"名"的有无,构成了道的体系,"无名"以言道本,万物之始的状态;"有名"以言道功,万物由生的功用。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抽象地涵盖了天地无极,万物皆在无名与有名间出入往复,而其中妙理,可见于"欲"字。"无名"即无私、无欲;"有名"即有私、有欲。"恒无欲"与"恒有欲"对应的主体非体道之人,而是"无名"与"有名"。观欲而知欲之所由,于无欲中体"无名"之妙,道法即在这个"欲"的有无中隐藏,因此为"众妙之门"。老子道义的确立,是一个严密的逻辑过程,而"名"的概念是这个逻辑过程的关键。"名"非人为命名之名,表示的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无名"、"有名"是贯穿老子思想体系的逻辑元素,知"名"才知"道"。  相似文献   

16.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代表了中国画的一种造型观,即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变为审美意识中的形,其内涵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17.
“真”是司空图“妙造自然”观的核心。其主要内含是:强调抒写真情真性;描摹物象要求达到写真传神,“气韵生动”;在语言方面追求行云流水般的天趣。  相似文献   

18.
most一词既可用作形容词,又可用作副词和名词。由于其用法较多,本文欲结合一些实例把most的基本用法进行如下扫描: 一、most用作形容词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作many、much的最高级。其意为“最多的;最高程度的”:二是表示“多数的;大部分的;多半的”。第一种用法后面常接可数名词复数与不可数名词;第二种用法后面须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高二册《师说》一文,把“句读之不知”注作“句读的不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这一注释,沿用了1987年修订教材的说法,显然是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当成了两个偏正短语,“之”作为结构助词,树当于“的”。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仍是  相似文献   

20.
韩愈在《师说》中将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另一种是“受之书习其句读”的“童子之师”。前者传授的关乎人生的大道理,是“人生之师”;后者仅仅传授讲解书本知识,是“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