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虞稷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和历史学家,本文论述了黄虞稷藏书来源、藏书内容、藏书楼建制、藏书管理、藏书流通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马娴 《图书馆学刊》2010,32(12):103-105
明末清初的私人藏书家钱曾,撰写了我国现存第一部版本目录学的专著——《读书敏求记》,在古籍的著录项目、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善本书目的编制体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拓宽了我国古典目录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其中专科目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的专科目录种类如金石学、子学目录相继出现,传统的专科目录如文学、佛学、书画等在体例和著录方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宋代专科目录学的成就极大丰富了我国传统专科目录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从时空转向的角度,揭示古典目录学的近代境遇,并为分析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提供基于书目的解释与说明。[方法/过程] 以图书、学术和目录的相互建构为视角,在中西目录学此消彼长的语境中系统梳理古典目录学的近代化历程。[结果/结论] 时间上“范围古今”与空间上“兼及天下”的古典目录学,最终仅著录“中国”“古代”的典籍;而西方目录学则成长为独步中西、超越时空的普世性体系,从而也为区域性和时间化的西方文明异化为世界性的普遍真理提供了书目体制上的学理铺垫。相应地,颠覆以西方为中心的目录学一元论话语,也是世界文明走向中西互补之健康生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邵永忠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1-7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衷、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6.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7.
以<西学书目表>为例,介绍梁启超近代目录学理论和书目工作实践.梁启超对图书著录内容、图书著录体例、图书分类体系进行了创新,为我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清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黄虞稷编撰并以其斋名命名的《千顷堂书目》一书,让世人了解我国古时图书目录的基本分类,从而为现代图书馆人研究书目编纂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古代戏曲目录对目录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曲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是产生较晚的分支,它在著录方式、分类方法、著录重点方面与综合性目录皆有极大的不同,对目录学多具补充和发展之处,更体现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彭卫国  陈琪 《图书馆》1991,(6):7-10
近年来,关于目录学的定义尽管仁智互见,但总的趋势是逐步明确的。而古典目录学这一司空见惯的名词究竟作何界定,笔者尚未闻见,为了行文严密起见,文中的古典目录学包含古典目录学理论、古典目录学的历史(即中国古代目录学史)和古典应用目录学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典文献著录中的“互著”和“别裁”两种特殊方法。通过追溯其源起和演化,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理论解释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它们在中国古典目录学中所表现出的宝贵价值。以及对现代文献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小学类文献自《汉书·艺文志》著录在《六艺略》以后,千载以下,目录学著作在著录小学类文献时,大都附于经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学术的演变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目录学著作中对小学类文献的具体著录情况亦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学术风貌。通过对比历代目录学著作的著录情况可以了解到小学类文献著录的大致发展脉络,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古小学;中古小学;近古小学。  相似文献   

13.
<<经义考>研究>是古典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做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将<经义考>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作者还就一些目录学史和古典目录学理论问题发表了新的看法,有些问题的研究颇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试论《百川书志》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研究我国古典目录学新成果之一。内容是针对明高儒《百川书志》中的撰述、版本、聚书、著录、提要和分类等方面,加以系统、详明的阐述,接着说明其中的得失,并于最后给以恰如其份的地位和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王俭《七志》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2001,(2):52-56,23
王俭《七志》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学界对之已有广泛讨论,但尚有未发之覆。本文在仔细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七志》的编纂、分类方法、后世著录与书名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论证。  相似文献   

16.
目录学传统在当代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目录学的发展方向.本文分别从文献的整理与控制、读书治学工具与阅读指导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录学的科学化、古典化和大众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创新目录学理论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英 《图书馆学刊》2006,28(3):117-11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目录学理论基础.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目录学思想、分类方法、著录方法及索引理论的创新求变,指出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目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目录学思想,尤其以郑樵为代表,编写了我国的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通志.校雠略》。从书目类例和书目著录两个角度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目录学的鼎盛时期。本文着重探讨了缪荃孙于晚清目录学的贡献 ,包括目录学史和目录学理论、收书标准、类目设置、类目注释、目录著录、书影及艺文志的编制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论证中国目录学除了具有明确的学术史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科学史功能与价值。[方法 /过程]中国目录学的功能与科学史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古典目录的系统编撰赋予其所著录的科学文献以史学的连续性,目录学的“辨考”功能在科学史上有同样的适用性,专题目录凸显出专门科学史的专业性,目录学的致用价值让科学史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同时,目录是科学情报的一大来源,古人的科学思想通过目录得以展现。[结果/结论]中国目录学具有作为科学史的价值及内涵,但也受限于目录的书写方式,目录学作为科学史的价值也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