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一个邮递员骑车去山上某气象站送信,他上午10时30分离开邮局,先行了一段平路,然后上山。他在山上休息40分钟后,按原路返回,下午2时10分回到邮局。已知他在平地每小时行12千米,上山每小时行10千米,下山每小时行15千米。这个邮递员往返共行了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小灵通上午10时30分离开邮局去帮忙送信。先走了段平路,然后上山。在山上休息40分钟后,原路返回邮局。回到邮局的时间是下午2时10分。小灵通在平地的速度是12千米/时,上山的速度是10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15千米/时。小灵通往返共走了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     
《课外阅读》2008,(1):62
某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一贯的训练,他先骑了一段平路,然后骑上一座不是很陡的山路,到达山顶后再按原路返回,一共骑了5小时,如果他在平路上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上山每小时30千米,下山每小时60千米。那么,他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4.
做习题时,有意识地用多种方法去解同一道题,对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有益的.例某人骑自行车从A他到B地,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上山,共用了3小时.回来时,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下山,而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共用了回小时50分.从A地到B地有多少千米?分析此题明显的未知量只有一个,即A他到B他的距离.但它与本题的已知条件无直接的等量关系,所以单纯用明显的未知量列出方程较难.由于此题有平路之长、山路之长,去时走平路所需时间、上山所需时…  相似文献   

5.
[题目]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下午1时从学校出发,走了一段平地,爬了一段山后沿原路返回,下午7时回到学校。已知他们的速度为:平地4千米/时,爬山3千米/时,下山6千米/时。返回所用的时间为2.5小时。求他们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6.
波利亚谜题     
你喜欢猜谜么?这可是考查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哟!因为谜面总把谜底巧妙地藏起来,要准确猜出谜底必然要费一番脑筋,但揭示谜底后,又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拍案叫绝所以人们总是喜欢猜谜其实在数学题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从题意表面判断,似乎缺少条件不好解答,而一旦深入挖掘,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使问题迎刃而解这与谜语的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就来介绍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设计的这样一道谜题某人步行了5小时,先沿着平路走,然后上了山,最后又沿原路走回原地假如他在平路上每小时走4公里,上山每小时走3公里,下山每小时走6公里,试求他5小时共走了多少公里?大家知道,如果某人匀速走路,知道了他的速度和走的时间,则很容易求出他在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可这道题中叙述的是比较复杂的情况,既有平路,又有上山,还有下山,更困难的是既不知他在平路上走了多少时间,又不知他上山或下山走了多少时间按照常规思路,这道题因条件不够无法解答事实果真如此么?波利亚的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条件够吗?     
晓强的哥哥春游回家后,晓强问他今天一共走了多少路,哥哥说: “这次春游一共步行了5小时,先是走平路,接着上坡,休息后沿同一条路返回出发点。在平路上,我每小时走4千米,上坡每小时走3千米,下坡每小时  相似文献   

8.
题目:有甲乙两村,分别在同一座山的南面和北面,两村之间全是上下山,某人上山速度为1千米/时,下山速度为2.5千米/时,从甲村到乙村要走41小时,从乙村到甲村要走29小时,问两村之间路程有多长?从甲村到乙村上山路和下山路各是多少?(2000年重庆初二物理复赛题)  相似文献   

9.
有一类应用题,涉及的未知数多于可列的方程数,其解法介绍如下: 一、巧设元 1.用多项式表示要求的量 例1 一个人先沿水平道路前进,继而爬到山顶,又沿 原路返回到出发点,共用5小时,已知此人在平路每小时走4 千米,上山每小时走3千米,下山每小时走6千米,求此人所 走的全程长是多少千米? 分析 题中涉及的未知量较多,可以抓住路程来设未知 数,因为平路与上山路和的2倍即全程,设其为未知数即可. 解 设平路为x千米,上山路为y千米,则全程为 2(x+y)千米,依题意,得 x 4+y3+y6+x4=5,化简得x+y=10, 所以2(x+…  相似文献   

10.
一次测试,有一题出错率竟达98%,题目是: 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经过33千米的平路,28千米的上坡路,24千米的下坡路。已知他在平路上每小时行11千米,上坡每小时行8千米,下坡每小时14千米。问他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小时? 题目要求从乙地返回甲地所需要的时间,但多数学生的列式是:33÷11 28÷8 24÷14。这个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平路的里程÷平路的速度,得出平路上用的时间;上坡的里程÷上坡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题目]一辆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驶4千米,沿原路下山时每小时行驶5千米。求这辆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变万化,但很多问题常常蕴含着相似的规律.下面的几个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答案都是(2ab)/(a b). 例1 某人上山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沿原路返回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小时,求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探索分析设某人上山的路程为s千米,则上山的时间为s/a小时,下山的时间为s/b小时,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  相似文献   

13.
[题目]小王由A地行走到B地,他先走一段平地,再爬一段上坡路。当他抵达后立即沿原路返回A地。已知小王在平地行走的速度是4千米/时,在上坡路行走的速度为3千米/时,  相似文献   

14.
平均速度     
1.一天,欢欢、乐乐等几个小伙伴去爬山。2.他们从山脚上山,上山的速度是2千米/时,到达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时。  相似文献   

15.
列方程解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有:译式法、列表法、图示法三种.“译式法”就是将题目中的关键性语言译成代数式.现举一例说明怎样用“译式法”解应用题.例从A地到B地,先下山,后走平路,某人先骑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下山,又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通过平路到达B地,共用55分钟.回来时他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通过平路,又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上山回到A地,用了l:——————————~‘“—~’”””-2小时.问A地到B地共有多少公里?分析一设山路之长为X公里,则下山需大小时,上山需————’”””’——””12””’————…  相似文献   

16.
爬山     
史书明  冰燃 《数学小灵通》2004,(11):F002-F002
日仁封样黔嘱蒸馨瓤鹭馨馨攀川{滩嘿癫鬃狱瞩夔曝蒸鬓撇摹娜}1.洋洋最喜欢爬山了,爸爸2.洋洋是一名运动健将,上山妈妈利用十一黄金周,带他时他和爸爸妈妈每小时大约去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洋可以走4千米,下山时每小洋高兴极了。时大约可以走6千米。3.他们从山脚下出发,共用了6.5小时,共走了33.5千米的山路,翻过了山顶,并下山到达后山的旅馆。4.第二天,他们按原路返回。如果他们上、下山的速度都与来时相同,你知道他们返回山脚处要用多长时间吗?爬山@史书明 @冰燃~~  相似文献   

17.
用假设法解题时,常把一堆煤、一批货、总工程量、总路程等假设为单位“1”,有时为了方便计算也可以假设为“2”,也可以假设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便于运算。例1甲、乙二人同时从山脚A地出发,沿同一条路爬上山顶之后,立即由原路返回A地。甲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上山时每小时3千米,下山时每小时5千米。问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二人是否能同时回到A地?如果不能,谁先回到A地?分析与解:已知甲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假设上山…  相似文献   

18.
题1 李涛爬山游玩,上山时速度每小时2千米,到达山顶立即下山,下山时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请你算一下,李涛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__千米。  相似文献   

19.
在解某些应用题时,我们经常会发现题中的几个数量是相互联系的,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我们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比例法。例1.同学们爬山,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是4小时,已知上山时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时的速度是5千米/时,求山脚到山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本题利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因为上山与下山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爬山的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上山与下山的速度比是3:5,那么他们上  相似文献   

20.
在解小学数学较复杂的应用题中,常常用到假设法。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假设的数据应尽量简单,假设的条件应尽量完备例: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驶30千米,下山(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这道题看上去缺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条件。我们先把路程这个条件假设出来。假设的路程是多少最简单呢?假设路程是往返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单。即假设路程为120千米,那么上山的时间就是120+30=4(小时),下山的时间是120+40=3(小时),这样,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条件就完备了,根据往返总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