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核雕可谓是微雕艺术园地一支古朴绮丽的奇葩。据说两宋时期即有精于核雕的艺人,但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则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氵甲)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核雕  相似文献   

2.
刘志杰 《收藏》2012,(13):124-129
方寸之间的神奇世界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及核桃等果核为原料,施刀雕刻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手法细致入微,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关于核雕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明清时期,这门民间工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虞初新志》中收录的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一文,让后世人们了解到这门"雕虫小技"之奥妙,也让我们为其"方寸之间有大干世界"的精湛技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1)
正清代核雕在继承明代核雕审美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康乾盛世造办处的兴起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宫廷的喜好间接波及到民间;民间之流行,也直接影响到宫廷。因宫中造办处的工匠皆来自于民间艺术家,奇思妙想是他们的特长,满足宫廷需要、取悦帝王是他们艺术行为的目的。然而清代核雕受明代才子魏学洢之《核舟记》影响极深。虽然明代核雕今已不复存在,但却不能抹去,可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当今博物馆中可见清代核舟作品的各种百变不离其宗的造型和简刀人物雕刻,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4.
吕晓涢 《收藏界》2014,(6):87-90
三个孩子 民间流传很多苏、黄、佛印的故事,也有画本,比如三酸图、夜游图,等等。有一篇很有名的古文《核舟记》,描绘了明代的一件核雕作品,就是刻的赤壁夜游,不过小小的一粒桃核,竟被巧夺天工地雕成了一只小船。船上陈设以及三个很著名的小人——苏、黄、佛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生动传神,真是一件妙物。明天启朝到今天,好几百年了,不知这小玩意儿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5.
《F.E.A.R》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有点陌生的游戏。即便听过这个名字,恐怕也仅限于“射击版午夜凶铃”、“最新一代硬件杀手”、“2005年E3最佳动作游戏“等头衔。而在这些头衔背后,《F.E.A.R》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
提笔为文时.我刻意在案桌旁搁着两本《乒乓世界》一本是2000年的第七期,上面有一篇专访“小鱼儿”的特别报道,主角在文章的末尾提到了在下和“三分的乒乓球”网站。“小鱼儿”的两位站长是我在1998年于网络相识的乒迷.交往下来彼此惺惺相惜。所以.既然三人小名同时在这一期的《乒乓世界》中出现.我就特别保留下来.除了纪念也做个见证。  相似文献   

7.
《游泳》2014,(4):44-45
关于在全国开展“7.16全民旖永健身周”活动的倡议书 游泳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随着我国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参与游泳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7.16”是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纪念日,也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国游泳运动独特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翁心诚 《精武》2009,(6):58-59
一、小引 近来重读司马平先生提供的《国学大师胡朴安论太极拳》(《精武》2007年第12期第8至9页),觉其所论均为太极拳术正理,朴实真切且精当。文中说:“宇宙之原动力在太极,人生之原动力亦在于太极”,“腹为人全身最中处,此处一动全身无不动矣。”文中谈了三种“非太极”。1.“一动而不全身皆动者,非太极也”;2.“一动作即见剑拔弩张之形者,非太极也”;  相似文献   

9.
夏硕琦 《收藏》2009,(3):26-29
《溪塘过雪》通幅以灰绿色为主调.雪落荷塘.奇异生辉,在大自然的蓬勃生意与雪后的寒意中构成自然力内在冲突的同时.也突出了自然生态的绝美奇观。此幅画极富传统精神又含现代意识.景奇.意奇.“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方始庶《天慵庵笔记》).堪称时代的精品。他的《江上行》《晓雾》《月是故乡明》《风来野水寒》等作品都具有时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规则》第十条第6点“掷出去的大球在未达到目标球前碰触围板.该球无效,执行有利原则时除外”.而《规则》第十一条第2点却又规定“在比赛中大球和小球碰到侧板后,但未碰到任何场外异物又回到场内,则为有效球”。该二点条文中分别提到的“围板”和“侧板”各指什么,是否可认为“倒板”即“围板”.就是比赛场地两侧的围板.也称“边板”。如果“倒板”即为“围板”.那么如何理解和执行这两点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