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建筑的平立面布置、抗震结构体系、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其经济、刚度大、抗震性能好而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建筑,然而对于组合结构构件的某些特性扩大应用范围后,某些构件的工作性能,尚须不断研究。譬如:当钢管混凝土用做基础桩和输电杆框架柱时,其内力和变形十分复杂,其弯扭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填充型圃钢管柱、混凝土梁构成的粱柱刚性抗震节点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圃管截面的流体动力特性好),能够保证组合结构框架粱柱在地震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陶峰 《电大理工》2002,(3):29-30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而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是灵活地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指底层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结构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一些临街和社区的建筑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格局作商用 ,上部用作居住 ,这些建筑有些采用的就是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这种结构经济适用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然而 ,这种建筑结构是由两种性能不同的结构材料组成的 ,结构沿竖向刚度变化较大 ,“上刚下柔” ,很不利于抗震。因此 ,我们必须对这种结构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 ,合理设计 ,以满足结构安全性和抗震要求。一、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底层框架结构最初采用的是底层全框…  相似文献   

5.
付昕 《华章》2013,(24)
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建筑师重新对建筑抗震设计重视起来。通过介绍了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严格的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并介绍了日本建筑应用抗震设计的实例。希望建筑师从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出发,有效地借鉴日本抗震新技术,从而推动我国防震抗震减灾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从抗震设防的总目标出发,指出在进行底框结构的抗震设计时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并针对体型,体系,构件,框架-剪力墙以及砌体的延性等方面的概念,设计进行了讨论,最后强调抗震概念设计应从横,纵、竖三个方面综合入手,来保证底框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抗震成为工程研究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当下建筑的抗震性能出发,对影响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尽量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减缓地震对人们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设计中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异形柱是一种抗震性能不佳的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一些抗震薄弱环节.文章针对其在抗震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涵盖大量抽象概念和结构动力学方面的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程抗震原理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将数值模拟引入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中,在讲解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强柱弱梁"等理论时,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地震作用下构件和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汶川地震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损失惨重,建筑物毁坏极多,土木建筑工程结构问题引起了很多结构工程师的关注,试从中国地震活动概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方面谈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浅要地分析了砖混建筑抗震结构加固设计的相关理念,并就其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最后对于如何提高砖混建筑抗震结构的加固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抗震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是由建筑物的破坏所引起。抗震就是和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本文通过对抗震设计理论,抗震试验,抗震设计原则阐述,并讲述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的现状,探讨了建筑结构抗震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中,多质点结构体系的抗震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是教学与学习的重点,学生对于多质点结构体系的刚性、延性、自振频率、阻尼比、振型缺乏直观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对多质点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知识的掌握。抗震设计实验教学是揭示多质点结构体系振动规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抗震设计实验课程改革,对实验方式、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实验模型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实验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多质点结构体系振动规律与抗震设计原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砌体强度不足构件的联接不可靠、构造柱和圈梁的施工不符合要求 ,是目前不利于建筑抗震的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 ,保证主体结构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标准、抗震设防标准体系及其适用范围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设计使用年限起算及适修性评估与处理。  相似文献   

16.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构件,它既保留了异形框架柱不凸出墙面的优点,又克服了异形框架柱抗震性能不理想等缺点。与普通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墙门窗洞口更大,可以较好地满足住宅建筑的采光与通风要求,增加使用面积,造价更低,且结构自重更小。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短肢剪力墙两侧加入型钢,以组合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来进一步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对地震灾害的现场勘察,砖混结构房屋受震害影响较重,通过对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构造柱和圈梁设置不当,建筑及设备等专业协调处理不合理,施工质量保证等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按照砖混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有关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应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振动台试验的输入,建立了用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检测的楼层反应谱,并开展了浮放输液架振动台试验验证该楼层反应谱的可用性.通过标准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确定非结构构件动力放大系数,基于分析结果建立了用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检测的楼层反应谱.利用该反应谱及其他现有检测楼层反应谱进行了浮放输液架的振动台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输入下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的反应谱包括短周期段、上升段、平台段及下降段,平台段动力放大系数建议取值为3.0.试验结果表明,浮放输液架在0.307 4g的加速度输入下,即有50%的概率达到或超过500 mm的残余位移.提出的楼层反应谱可为振动台试验确定台面输入,用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检测,促进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