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刚从我班转走的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上这样写到:“吴老师:您好!我是某某,你还记得我吗?我的学习成绩差,在这所学校里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我是差生、坏孩子,还说我是猪脑袋,不可救药。实际上我们当学生的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家长、比老师还要关心。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担心成绩降下来,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背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宽厚的力量     
在一位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宽厚的力量。我读初中时,我们学校有一位很优秀的唐老师,她的名气很大。据很多人说,无论多调皮的学生,到了她任班主任的班级,经她耐心和细心的教育,渐渐都会变得爱学习、守纪律。不少调皮孩子的家长就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她的班里送,希望在她的调教下变得好起来,她也从没有让家长们失望过。到初三毕业,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变得懂事了。这样一来,唐老师专门能调教调皮学生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可是突然有一天,唐老师出事了——被她的学生打伤住进了医院!原来一天下午她正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  相似文献   

3.
谈蓉 《考试周刊》2012,(63):178-179
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唯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处于被老师忽视的位置,备受冷落。本文就教师如何关注中等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家长会上,老师就像家长的家长,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淘气的学生的家长,常常会感到尴尬、颜面无存,学生则形容家长会后的日子是"今夜有暴风雪"……新型的家长会模式能够架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心桥",对学校和孩子们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曾经对6万多个中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电话咨询:有的同学怕老师,很难和老师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有的学生到了青春期不和父母沟通,总喊"家长们不理解我"等。最后统计有32%的学生有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6.
吴汉平 《学子》2012,(9):14-14
最近在现场听了一次面对小学生和家长、教师一起参加的感恩教育演讲,演讲者叙述了众多感人的故事,并在现场引导学生回忆往事并向忏悔父母或教师,指挥学生拥抱家长、拥抱老师,并向他们一声声说"爸爸、妈妈,我爱您!""对不起"……一时间孩子和家长抱着哭成一团,教师们也纷纷为之动容。由此笔者想到,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7.
开学初的这一天,我拿着孩子们假期的《家校联系手册》随手翻阅着,忽然,我被其中的一则“家长留言”给吸引住了,并随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学生的爸爸,我发现每学期都会有老师给我们家长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给孩子的作业签字。你们的良苦用心我们明白,你们是希望我们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可是有时我们很忙,有时觉得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依赖的心理。老师,你能否在这学期进行改革,给家长重新“布置”作业?一位家长×月×日是呀!让家长配合教师检查家庭作业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曾经是教师们相互传授的一个屡…  相似文献   

8.
黄佩佩 《学苑教育》2023,(1):12-13+16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们往往会对纪律意识差、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比较关注,而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进步与否。很多时候他们的突出表现让老师普遍认为这类学生是不会有心理问题的。然而美玉亦有瑕,珍珠亦有疵,学优生优异的学习成绩,似一道耀眼的光芒,让家长和老师都忽略了隐藏在他们心底深处的暗淡。  相似文献   

9.
董青 《山东教育》2020,(1):25-25
作为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因此,家长、老师、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给了学业,更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在大家一致盯着学习不放的时候,我们身边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学生的知识增长了,与他人相处却变得冷漠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不愿帮助其他同学,变得自私了.  相似文献   

10.
王海艳 《考试周刊》2010,(37):220-221
我新接手的班级是幼儿师范专业班,学生是中考的落榜生。第一天报名时,从她们脸上的淡漠、怯懦的表情我读到了不快乐。她们不是老师常常表扬的"好学生",不是家长们引以为豪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1.
小萱 《初中生必读》2014,(11):12-12
小萱姐姐:男生阿正学习成绩不太好,于是,作为组长的我就主动向他提供帮助,渐渐地我们成了"铁哥们"。升入初三以后,好事者在班上到处传我俩的"绯闻"。我害怕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误解,就告诉他以后我们不要再在一起学习、聊天了。自那以后,我们成了陌生人,我也丢失了一份珍贵的友谊。"绯闻"在左,友情在右,我真的好苦恼!  相似文献   

12.
我县坦市学区复式小学,先后实行了“交叉”上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象秀溪小学二年级14个学生,原来学习成绩不太好,通过一期的“交叉”上课后,听写成绩平均达到80分。家长们对“交叉”上课也很满意,家长刘铭勳很高兴地说:“一个老师变了两个老师,我两个孩子读书,上学放学,一  相似文献   

13.
场景一:"老师,孩子参加运动队训练,会影响学习成绩吗?""老师,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孩子在家不听话,您帮我教育教育!""老师,课本上的知识都学不好,还需要读什么课外书吗?""前天,孩子要帮我洗洗脚,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谢谢老师,孩子懂事了。"……每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理解支持,有困惑不解,有寻求帮助,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在一次次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老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老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模式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朱秀娟 《教师》2011,(24):60-60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无数学子和家长、老师的心,高考各科分数也就是老师和学生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战的终极目标。众所周知,学习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智力这个根本性因素,然而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非智力性因素呢?这里我想结合江苏省泗洪县长江路新星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谈谈规范化书写和答题对高考成绩提升不可小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劝阻他们眼里的好学生(孩子)和坏学生(孩子)交往,他们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同学不敢违命,因此一段段纯洁无瑕的友情在大人们的干预下,不得不画上句号。老师、父母眼里的好学生其实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认  相似文献   

17.
毕业这一天     
李镇西 《班主任》2013,(8):61-63
所谓"这一天"是2013年6月9日。 早晨我来到初一(6)班,对学生们说:"过两天是你们杨静老师的生日。但明天就放假了,我们提前给杨老师祝贺生日吧!"学生们鼓掌,我们一起唱起《生日快乐歌》。我还请班长代我赠送杨老师一张贺卡。然后,我把我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的写杨老师故事的报纸也送给了杨老师。给默默无闻的杨老师带去快乐,我也很快乐。  相似文献   

18.
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学生家长陆续反映孩子在家总是和大人顶嘴,问老师对此有什么好办法。为了促进家长、孩子和老师更好地沟通、交流,我组织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长会。家长会由学生主持,老师和家长听学生们的汇报。学生们准备充分,在会前对家长作了调查,由一名学生代表全班同学发言。学生们按事先准备好的内容,一项一项地汇报着,家长们都流露出欣赏的目光,对孩子们大大方方的演讲既感到吃惊,又感到高兴。这时,鲁鲁的妈妈站起来,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都这么优秀,阿姨真替你们感到高兴。可我家鲁鲁在家里总和我顶嘴,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啊?…  相似文献   

19.
张颖 《黑河教育》2014,(7):18-18
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我尽量与家长沟通并取得共识,使班主任工作顺利轻松。我经常利用家长接送学生的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主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的表现,争取家长的配合。我深深地感受到教一年级学生的艰辛,因为需要我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对待他们,希望我的付出能让学生们爱上我这个班主任,爱上我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些学校除了每年召开一两次家长座谈会以外,平时老师很少有走出校门到学生家去访问的.老师遇到学生有缺点错误,就把家长招到学校来“告状”,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很重的精神负担,甚至会使一些家长用种种惩罚手段对学生施加压力,给果给学生的思想和学习都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到学生家访问,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通信息,相互配合,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怎样才能搞好家访呢?我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到,学生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带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门访问,家长从成绩上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由此谈到学生的其它问题,这样家访效果较好.开学了,我诱导学生思想上积极上进,学习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