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一:有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嘴、自由发言。有的老师就会乱找优点乱表扬,表扬得学生整堂课自始至终坐得像木偶,表扬得学生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表扬得学生规规矩矩,毕恭毕敬。  相似文献   

2.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可台下的学生却昏昏欲睡,毫无生气.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爱动、好奇,因而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某种异常行动。处理得好,会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处理得不好,不仅会损害儿童的心灵,而且会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一次,张老师给四年级上语文课,正当大家聚精会神看书时,  相似文献   

4.
笑一笑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  相似文献   

5.
罗翔 《教师博览》2009,(6):48-49
许多学生向班主任赵老师反映,郝老师上英语课太严肃了,几乎是板着面孔上完每一节课。学生们都很担心,生怕有什么闪失惹恼了郝老师。赵老师听了很多同学的意见后就在心里嘀咕,小郝的英语课原本上得风趣幽默,教学效果好,人又年轻潇洒,好多家长都是冲着郝老师的英语课来到班里的。可是同学们都这样说,尤其是那个一脸稚气、天真活泼的小姑娘郑笃铭还说得哭了。那天英语课上很多同学没有回答出郝老师提出的问题,郑笃铭怯怯地举起了手,她回答得很正确。郑笃铭以为老师会满意地笑,甚至还会表扬她几句的。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设想长久以来,不少老师上作文指导课,总是讲得太多,放得太少。这就难免会出现一个现象:讲过的作文题目,学生似乎写得还不错;没讲过的题目,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笔。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学生就不能独立作文了吗?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但凡提及科学管理,往往会提到一个词——流程。  相似文献   

7.
龚春华 《新课程研究》2010,(4):96-96,111
没有提问,没有课堂。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印象,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仅是老师表演得多么出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妙语迭出,把课堂导人一个妙语连珠的奇妙境界。但事实上我们也会看到,有不少老师的课堂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整个提问形同走过场;二是教师问得简单学生答得简单,整个提问十分乏味;三是教师问的题目答案在书上都能找到,整个提问没有一点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对他上的课便会有兴趣,而且一般都会学得较好。反之,对不喜欢的老师,甚至讨厌的老师,对他上的课就没有热情,好像学习是为了老师,甚至用不学习来报复。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这种倾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到:学生喜欢上哪节课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老师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愿意听他的课,就会感觉课讲得生动,就会以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学习。如果师生关系不和,即使课设计得再好,学生也会因不安、害怕等情绪,很难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一定要富有一颗理智感的爱心,建立亲密、自由、民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三冲刺复习阶段,正是做综合卷,查漏补缺的关键时期。如果进行得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数会有较大的提升,可从学生完成的试卷来看,却不尽如人意。面对老师精挑细选的综合试卷,学生却不是很珍惜,他们只是愿意完成试卷中的选择题,老师检查时往往会发现学生的试卷简答题处,经常是一片空白,完成得好一点的同学也只会在试卷上勾画或者在试卷上写出所谓的要点,很少能有学生能完整地作答。这里面固然有时间的原因,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态度和侥幸心  相似文献   

11.
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因为你讲得越多,学生自主的学习就会越少,当你把知识讲得越清楚、越明白的时候,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会越弱,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12.
方志文 《教育文汇》2003,(10):19-20
什么样的老师在二十一世纪面临失业?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找不到“失业感”,自我表现欲太强,这样的老师会失业;如果课堂上学生会动起来,老师似乎没事干,这样的老师不会失业。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新世纪教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往往会为着一个问题争辩得面红耳赤,热  相似文献   

13.
陈建红 《教师》2008,(13):26-27
提问的设计和运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卓有成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获得的课堂知识也会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得也会更牢。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有时挖空心思设计的提问学生却毫不领情;老师有时通过反复引导,学生还是答非所问……究竟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才能师逸而功倍呢?  相似文献   

14.
赵吉 《教育文汇》2004,(6):22-22
上了几个月的课改课,老师们都说很吃力。大家都觉得,一年级的学生确实不好对付,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课堂上总是有些乱。当你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时,底下会不时地有个别学生插话,不是打断了老师的话,就是中断了学生的发言。有时,一句“插嘴”,会引起全班学生的轰动,老师再也没法按原计划上下去,只得停止教学活动来维持课堂纪律。  相似文献   

15.
平日里学校教研组的老师在上讲评课时,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改变课堂上老师问得多、讲得多的现象。这一问题在许多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他们常担心学生学不会,听不明白,一些该让学生想的、说的、做的,都包办代替了,无形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与当前的新课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6.
提问的设计和运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卓有成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获得的课堂知识也会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得也会更牢。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有时挖空心思设计的提问学生却毫不领情;老师有时通过反复引导,学生还是答非所问……究竟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才能师逸而功倍呢?  相似文献   

17.
黄启彬 《教师》2012,(4):115-115
1.改变思想。不断学习,打造知识魅力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评价:喜欢某老师或者不喜欢某老师,喜欢某科目或者不喜欢某学科。事实上,确实如此。就在前几天,我们有位班主任拿了一篇学生周记给教导主任看,该学生是优秀学生,其主要内容是她一上数学课就想睡觉,她在文章中大呼,谁来救救我?同样的内容,有的老师讲得学生津津有味,恍如亲临;有的老师讲得学生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某学生非常崇拜某位老师,不是惊艳于她的美丽,  相似文献   

18.
张彬武 《成才之路》2011,(17):96-I0025
常常有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我讲得也没劲。”其实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是靠老师调动起来的。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  相似文献   

19.
也许很多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上完一堂课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很好;如果课堂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得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体现了老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预设的教案能顺利实施,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老师的意图,配合老师完成这堂课的任务。而学生自己此时在哪里呢?他们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又需要些什么呢?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老师忽略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案剧  相似文献   

20.
余文森教授说:"老师对课堂控制得太严,学生的生成性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为老师会使劲把学生往他预先的设计上引导,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要打破这种结构,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看待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以及师生互动中所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