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在个性、能力、基础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实施区分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区分性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各学生不同的特质与需求,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由于每个人先天条件有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能对学生千篇一律,而是应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来对待学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公平的基础上,要能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成长,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用不同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一、爱,需要智慧小A是一个调皮可爱的男孩,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相似文献   

4.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要因为不开花而着急,或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不能要求每棵树都开花,也不能指望每朵花都长成树那么高、那么大。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幼儿园中,对于幼儿的教育也需要了解和认识幼儿的特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让教育更有价值。观察和评价是分不开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学会观察,用好评价,更好地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铺垫。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学习方面班干部与普通学生存在相同的目标,但在班级管理方面班干部需要履行更多的职责、承担更重的任务,是建立和谐班集体的重要力量,而班级和谐又正是学习、生活的保障基础,因此对于班集体建设、良好学风形成而言,班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进行了“分层教学、逐层带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分层的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如果对每个学生都布置一样的作业,有些孩子可以很好的完成,有些却不行。因为每个学生对于事物的感觉和喜好是不一样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中曾提到: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位幼儿都生活在一个不同的环境,生活中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幼儿的不同发展,而每位幼儿又有与生俱来的特殊气质,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多了解、多观察。在生活教育中,能够做个有心人,为幼儿设身处地地着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在几千年就提出"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一、认真备好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爸爸酷爱养花,整天就知道侍弄阳台上的花木,很少做家务活儿,这引起了妈妈极大的不满。终于有一天,他们大吵了一场后,便陷入“冷战”之中。平时,他们总是板着脸,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这个教育的观点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已经明确指出。作为一线高中数学老师,无论是在教育培训,还是在大会讲话中,我一直在关注这个有悠久历史并且用实践证明过的教学理念。但是,当时的我固执地认为在当今中国教育体制下,在高考这个独木桥前,"因材施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学生改变了我的看法,并让我下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因循守旧的"整把抓,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将学生和教学目标进行正确分层,才能更有效地开始实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一、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进而进行因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师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公平之上,要能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用不同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刘丽 《师道》2012,(9):30-30
有人说:“请给我一个机会,我还你一个奇迹。”是的,奇迹的出现不无可能,可机会却是奇迹出现的必要前提。我在班主任岗位上已摸爬滚打了二十年,其间的无奈与辛酸自不必细说。但我终于明白“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育”。我们应针对学生的情况,给所有的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还你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6.
都红 《黑河教育》2014,(11):19-19
正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这看似普通平凡的工作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就是艺术家,用艺术的手法处理琐碎、繁杂之事,在精雕细琢之中成就一个个不朽的作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育人润德应于精细之中。一、细节见爱,以爱育人班主任工作要从细微之处入手,用爱心培育孩子。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面对几十个学生,班主任要认真观察、仔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是其内心思想与情感的流露。班主任要细心捕捉每一个细节,施之以爱,学生才会由衷地尊敬和热爱老师,进而欣然接受老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7.
叶老先生指出:"人的思想、情感诚然不甚相悬,但也绝不会全然一致","各人的经验有深浅广狭的不同"。这要求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习惯以及心理活动的差异,根据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实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爱上作文。一、智性调研,了解学生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人们往往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花木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们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剪除的,他们可以随意裁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的培养教育问题。他们准确把握和深刻揭示了青年的基本特点和社会作用 ,并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培养教育目标 ,进而提出了青年培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作为高校党员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培养教育直接影响着发展党员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性修养与党性教育模式之现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