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的意义1“随文练笔”使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联系更为紧密。所谓“随文练笔”,就是紧紧跟随课例的教学训练写作(一般是指写句子或写片断)。很显然,“随文练笔”有它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与“阅读”结合得更紧密,具有即时性、周期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随文练笔要根据文章类型特点。写人叙事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着眼主题深化点:童话神话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填补表述“空白点”;科普说明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发掘改写创作点;写景状物诗歌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找准表达迁移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随文练笔,才是有效的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3.
随文练笔要根据文章类型特点。写人叙事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着眼主题深化点:童话神话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填补表述“空白点”;科普说明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发掘改写创作点;写景状物诗歌类文章的随文练笔要找准表达迁移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随文练笔,才是有效的随文练笔。  相似文献   

4.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文本的各种空白点进行写作的方式。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颇受师生欢迎。但在阅读课堂中,不难看到低效甚至无效的随文练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随文练笔设计不够精致而导致的。如何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经过多年随文练笔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如何巧妙的设计,是随文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习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深受老师们欢迎。然而,目前随文练笔设计、使用随意性大,基本处于教师各自发挥的状态,缺乏规范,致使训练效果参差不齐,制约了随文练笔的推广与应用。本文试就随文练笔的规范化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文练笔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训练特点。对于促进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却不能恰当把握随文练文有效的训练时机.对于选取“练笔”的时机随意性较大。如此则不能达到应有的练笔效果。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捕捉随文练笔的时机呢?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说他“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进行创作。他说“如果一个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就会强烈地感到他省略的地方,好象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雄伟,这是因为它只  相似文献   

8.
"随文练笔"是一种以写促读、以读引写的习作训练形式.负担小、效率高,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自由式、放鸭式的练笔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文练笔"是一种以写促读、以读引写的习作训练形式,负担小、效率高,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自由式、放鸭式的练笔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点"很重要。 一、文本典型处仿写——提高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教学中紧随文本教学而进行的课堂练笔,它融读写于一体,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拓展为素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进行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的迁移训练。为了加强小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练习,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作者抓住课后练习、文本"留白"、关键字词等随文练笔的资源,在课堂中生成并设计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从而真正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为了吸收,习作是为了表达,随文练笔则是阅读与习作的中介、吸收与表达的桥梁。它就文取材,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题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操作方便的读写结合的新形式。随文练笔的出现,改变了课堂上“君子动VI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语文课堂听说读写并举的新局面。因为有“度”,随文练笔让语文课堂愈加精彩。  相似文献   

12.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离的两个主体,读和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学中实施随文练笔,能够让阅读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美文随文仿练;结合趣点随文练笔;体会情感随文续练;以说促写随言练笔;课外阅读拓展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文练笔是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写作方式,由于训练效果好已得到越来越多语文老师的青睐.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本文注重从“情”练笔、由“形”仿写两方面践行.  相似文献   

14.
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实践 ,笔者觉得根据教学过程顺水推舟进行练笔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 ,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更重要的是 ,随文练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 ,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这种真正焕发出迷人光彩的小练笔 ,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 ,趁热打铁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 ,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 ,根据学生的说 ,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 ,让“说”为“写”铺设平台 ,以此降低写的难度 ,为“…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表达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上一千多页,但最终绝大部分内容被他删去了,目的是为了加深“冰山的水面以下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与写话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其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必须要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采用“随文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写作.以读助写,借写促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切入不准、形式呆板的现状.提出于动情处写出精彩,于空白处写出丰富,于单薄处写出厚重等教学策略,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练笔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能力,在习作中提高阅读水平,以实现两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其含蓄简约的文风而著称于世。他曾以一个鲜明、生动的比喻总结他的创作经验:“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它既是作者创作的指导原则,也是读者读解作品的指南。我们必须通过水上的八分之一去发现水下的八分之七。 《杀…  相似文献   

19.
近期观摩了不少课例,发现大家的一个共性,课堂上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较多的随文练笔,小练笔成为“光明的尾巴”。不时还会出现一些随意让学生写一写诸如“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对人物说说你的心理话”等低效的练点。可见随文练笔,随意不得啊。对于怎样找准读写训练点,让学生练得适时,练得适当,练出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好好去探讨的话题。下面就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功能.反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虽然写“挤”进了课堂,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把握的差异,随文练笔的效益大相径庭.纵观多个案例,失误在于学生忽视了“情境”二字,忽略了情境创设、情境拓宽、情境相似等因素,因而使练笔生涩,体验空洞.本文尝试通过透视几组课堂教学课例,与大家共探“情境因素”在随文练笔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