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1291名上网中学生的网络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发现,多数中学生的上网活动有节制,网络心理体验良好;网络满足了中学生交往的需要,促进了其自我认同的发展;男生网络依赖现象更明显,高中生更重网络交往。  相似文献   

2.
叶永祥 《宁夏教育》2007,(11):74-74
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一、中学生上网心理1.归属感和依赖感。在中学生的交往中,最普遍的人际关系是亲友关系和同学关系,其单调与重复性以及范围的局限,显然不能满足交往的深层需要。网络的出现使中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与人聊天、交友。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中学生是网络生活参与度最高的群体。在“健康网络”、“绿色网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的情况下,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带来前所未有的迅捷与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中学生之所以成为上网成瘾的高发人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每一个成瘾者来说,其症状与成因也是千差万别的。一是中学生自身特点决定其容易对网络产生痴迷。中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完整、独立、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新生事物更…  相似文献   

4.
网络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考试周刊》2011,(92):237-238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中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已成为中学生学习、交往、娱乐的重要方式,网络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对中学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运用网络开展中学班主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对中学生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中学生上网主要有三种不良现象:沉溺于网上聊天、痴迷于网络游戏、沉湎于色情网站。针对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6.
潘韦瑜 《贵州教育》2007,(15):16-17
一、当前中学生迷恋网络的主客观因素 1.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作为青少年中上网的主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沉溺于网络而产生了心理负担过重、价值观发生扭曲和人际信任危机等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创建优质的网络心理知识资源库、加强对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的咨询与治疗以及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对中学生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要素,思考对策大力革新学校德育工作,努力开创职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自网络普遍应用以来,个别中学生上网成瘾,他们设法逃避学校及家庭的监管而进入网吧,通宵上网成为家常便饭,以致白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而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难以完成学业,有的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来。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一概反对学生上网。相反,我们应该积极让已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好计算机技术课。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中学生开通、使用微博的越来越多。微博之所以在中学生中流行,是它能满足中学生交友、互动、求知、娱乐等心理需求。然而网络空间的交往秩序与现实生活的交往存在较大差异。交往空间的转换、交往原则的变异、交往规范的松散、交往情景的虚拟、交往对象的符号化对微博时代的人际互动提出挑战。校园无疑是中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现实基础,因此,要对微博时代的校园文化加以引导,为校园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提供更多开放的、多样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