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读为本,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我们的阅读课不要硬给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常常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要因为语文和其他方面的关系、联系很多,和什么"结合"、与什么"统一"太多,结果把自身也"综合"掉了、"统一"掉了,使语文本体的读淡化了,削弱了,甚至消溶了.  相似文献   

2.
一、以读为本,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我们的阅读课不要硬给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常常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不要因为语文的综合性强,把什么都综合了起来,也不要  相似文献   

3.
莫云 《教师》2012,(15)
一、大学语文不能忽视工具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就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各类高等院校开设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的训练。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和专业课没有什么联系,学生也没有什么压力,大多数教师把大学语文课变成纯文学欣赏课。因为大学语文课要求比较“软性”,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固然没有体现出来,人文性特点在短短的30-40课时之后也缺乏有说服力的效果,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不要喧宾夺主,更不可因为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越来越发展,信息技术愈来愈普及的今天,我们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开始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手段融合了图片、声音和视频资料,给予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本来平时上语文课很出色,但是一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语文课,却发现很一般,还没有平时上课效果好;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语文课,课堂气氛活跃,感觉效果很好,可是课后反馈却发现学生一头雾水,一问三不知……于是,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好语文课,成了很多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语文课已有八年的时间了,在这八年中,自己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要说学生不会读书,连语文教师都不会读书了。因为更多的语文教师靠一本教参说话,他不会接触文本,面对文本,如果没有一些参考的东西,是寸步难行的。黄玉峰老师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现在已经丧失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孙爱景 《辅导员》2013,(10):49-50
<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江苏高考的语文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底蕴和文化含量。这就提示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不应再只盯着课本,要让学生多读书,扩大知识面,真正地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多数都变味了,忘了语文的本。语文就是要解决语言文字的问题,但部分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音乐课、美术课……更可悲的是,有些老师为了应试,把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经过前一段时间江苏省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把读写这两种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近文本从而获得母语的滋养。  相似文献   

9.
葛银珠 《考试周刊》2015,(45):43-44
中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在语文课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课似乎什么都可以教,不管怎么教,教了也没有什么大害。语文课的可教之处关键是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已无问题的语言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语言艺术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不要喧宾夺主,更不可因为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7,(10)
什么是语文知识?王荣生教授给出了宽式和严式两种解释,核心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语文知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内容4个层面的知识。我们一线教师更要关注的是第四个层面,即在短短的课堂40分钟里应该教学生什么,学生究竟学到什么。现在的很多语文课缺少语文知识,有的甚至没有语文知识。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的比比皆是,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语文课感到没有新鲜感、索然寡味.而语文老师一般都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咎于应试教育,确实,应试教育难逃其咎,但把所有的问题都强加给应试教育,那也不公平.“如果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下一些功夫,作一些改革,语文课也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我认为语文教学生活化,贴近现实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只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变成课堂生…  相似文献   

13.
孙爱景 《辅导员》2013,(15):49-5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一词人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从上学之日起它就是主课 ,几乎天天都有 ,直至高中毕业。上大学后 ,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还要继续学语文。可是学了十多年的语文 ,若要问一问学过语文的人们 ,什么是语文 ?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课中的作者、背景介绍、结构分析、段意、中心及写作特点的归纳总结又是为了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 ,不仅是目前的中小学生 ,就连已参加工作的成人恐怕也未必能讲清楚。因为语文课的讲法多年来已形成定式 ,对此人们早已司空见惯 ,习已为常了。对中小学生来讲 ,他们还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他们以为语文课就是…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美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语文课绝对不应抛弃品德教育而单纯地讲授知识。语文教师应依托教材,把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陶冶学生性情,熏陶学生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我们要和学生共同成长。作为语言学科,接触文字的机会多,应把德育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陈虎林 《教育》2013,(9):60-60
当今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转型时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模式、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不仅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清楚地看到教改大趋势下掺杂着的不和谐的音符,如:语文课上教师一口浓重的方音;语文老师不喜欢读书,甚至不读书;语文教师因为书写能力较低,整堂语文课没有一个字的板书。诸如此类的现象,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改已经实施四年有余,各地课改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可时下,经常听到有教师感叹说:"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不知该怎么教……"可别以为这是老师故做谦虚之态,也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的夸大之辞!这是诸多教师的大实话。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直面困惑,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呢?一、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不要稀里糊涂地上课新课改确实让一部分老师观念上一时扭转不过来,但做为一位教师站上讲台前就必须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教!新课标由以前的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化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突出培养适应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一、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 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教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的语文课教学中,作文无论对学生或者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最初学习写作时,不知道什么是作文,不知道怎么去写作,更不知道写什么;就算是心中有足够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一个简单恰当的方法去教授学生写作也是行不通的。所以,笔者认为,模仿对于写作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块漂亮的"敲门砖"。在此,笔者想要阐述一些关于模仿式写作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谈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以选这个话题,因为可以结合我的专业,同时也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进行解读,帮助老师们理解和使用好新课标实验教材。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要实现脚踏实地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改革,面临着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缺少的不是方法,不是教学技术,而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学素养。语文界曾经有两个口号,一个是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什么东西都政治化,语文也吃够了这个苦头。因此,当时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突出语文课的工具性。但接着又来了一句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