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中华诗词宝库中一首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这首词作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是毛泽东1936年2月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所作。这首词是1945年10月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谈判时,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书赠给柳亚子的。同年11月此词在重庆问世,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论争,成为当时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与威廉·华兹华斯的《伦敦,1802年》,均揭露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资本主义繁荣背后的罪恶社会现象,在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上体现出一致性。同时,两首诗各具特色的布局及语言,体出了这两位诗人各自的诗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分析杰克·伦敦的《海狼》《马丁·伊登》两部小说中的超人式人物,以及作家本人奋斗和悲剧中的超人色彩。  相似文献   

4.
关于两《唐书·食货志》的评价 ,自古学者多有分歧 ,有的认为《新志》优于《旧志》,有的则认为《旧志》优于《新志》,本文通过对新、旧二《志》编纂方法与原则、结构、份量的比较 ,论述了两《唐书·食货志》各自的优缺点及史料价值 ,认为《旧志》与《新志》互有短长 ,各有千秋 ,我们对其应择善而从 ,不可偏信。  相似文献   

5.
流氓之滥觞──解读《诗·卫风·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氓”一词虽然出现于清末,但中国古代早有属于流氓一类人。《诗·卫风·氓》中之“氓”,从语义解释到形象分析,综合观之,实为流氓。这一发现,把中国流氓史的发端提前至《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6.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写于黄初初年、太子时期、建安十六年前后三说。作者倾向于太子时期说 ,然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写于建安二十四年《与吴质书》之后。此时正值曹植、曹丕两派斗争激烈之时。结合《论文》写作时代之情势与其具体内容考察 ,曹丕创作《论文》不仅有其文学之目的 ,而且还有其政治、立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全清词·顺康卷》补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清词·顺康卷》收词人近2 100家,词作50 000余首,允称煌煌巨制,嘉惠学林。但因清人著述, 传世浩繁,筚路蓝缕,阙漏难免。兹举其遗漏之名家词作48首,以供续编采择。  相似文献   

8.
《诗经·邶风·式微》全诗如下: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此诗虽短,却在很多方面都极富特色。在此,我们在对全诗的词句、修辞等方面把握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这首三十二字的诗歌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一、精巧凝练的语言1.重章换字,押韵和谐。《诗经》“风”中的民间歌谣,本来是可以演唱的乐歌,很多章句,具有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  相似文献   

9.
从《诗经·卫风·氓》中所描写的春秋时期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金属货币的流通、交通运输、城市经济四个方面,讨论了《氓》诗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近几年的畅销小说《廊桥遗梦》, 自中译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因其涉及婚外恋、性描写,而众说纷纭,或见美或斥俗。本丈从性爱与情爱之辨证关系;从性主题文学为文学不可规避之领域;从《廊桥遗梦》虽写婚外恋,却非是欣赏不道德行为;虽写性爱,却重在张扬精神沟通、心灵契合之爱、之美诸方面,为小说主题正名,兼为人性正名。  相似文献   

11.
张剑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1):30-32,49
本文从描写内容、描写风格以及诗中主人公“尔”的形象等方面,探讨《小雅·无羊》的主题,认为《无羊》并不是传统说《诗》者所说的对奴隶主贵族占有大量牛羊盛况的赞颂,而是一首歌唱牧人在牧场上放牧牛羊情景的生动牧歌;诗中主人公“尔”并不是牛羊的占有者奴隶主贵族,而是在牧场上从事放牧劳动的牧人。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70年代,在列夫·托尔斯泰求索人生的精神危机和俄国现实的社会危机交迫之时,他对生命的终极探求在其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体现得更为明确.他拷问生命的目的,无奈于时空的无限和生命的渺小,剖析生命的矛盾,寻找心灵的归宿.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构筑出他独特的生命信仰.  相似文献   

13.
《尚书·周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的注释,自《伪孔传》至孔颖达《正义》,都不得其确诂。本文根据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考之于先秦古籍,及受前贤的启发,认为敬寡即矜寡,属妇即蜀妇,亦即妇。同时,指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改从今声的矜字为从令声的字,昧于三等《侵韵》不能通三等《真韵》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说,系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首次提出,以诈传为信史流传至今,影响巨大。自两汉至明、清,历代沿用,直至现在各种中国通史本及大学课本,均采用此说,不但严重影响武王伐纣的研究,还严重影响着《尚书·泰誓》的研究,致使这两个重大问题的研究自两汉以来聚讼纷纭,至今仍是一本糊涂帐。本文根据先秦、两汉以来的大量资料,以及对《尚书·泰誓》的深入研究,结合当时的军事、地理形势,判定武王伐纣不存在孟津观兵之事,廓清了两千多年来困扰武王伐纣和《尚书·泰誓》研究中的谬误和诈传。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的载文和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阐述《课程·教材·教法》的载文特点及作者特点.  相似文献   

16.
《九歌·云中君》有“冀州”、“云中”,这是索解“云中君”身分的关键。神话传说蚩尤与黄帝大战于冀州,失败后被肢解而死,其地缘此而名“解”(解州),故蚩尤缘此名为“解神”(肢解之神)。《易》之《解》卦下坎、上震,为“雷雨”之象,巫歌用隐语暗示蚩尤之“解神”身分,故蚩尤就是“雷雨”神,雷、雨俱为云中之物,故蚩尤又是“云中”神,也就是“云中君”。蚩尤死后被奉为战神,故歌辞多处暗示“蚩尤旗”:作为星宿的“蚩尤旗”“与日月兮齐光”;“蚩尤旗”变动不居,有时如“雄鸡”,故辞云“华采衣”;旌旗舒卷,飘扬,故辞云“连蜷”、“犬犬犬远举”  相似文献   

17.
论《到灯塔去》的“非个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诗经·氓》是一首较早的弃妇诗,此诗将弃妇置于生活之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里,在与氓的对比、冲突中,揭示其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并以塑造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为手段,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制度,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子与学生一起读《诗经·大雅》的《烝民》篇,讲的是周宣王时,大臣仲山甫要到齐地去筑城,另一位大臣尹吉甫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朱子先问学生:你们读诗,每篇读几遍?学生答道:不记得几遍,只是觉得读熟了才停下来。朱子说:这样不行。必须读熟了,意思都清楚了,还要在心中涵泳一番,读个百来遍,方能见到这篇诗的好处,读出了好处,方能体会它特有的魅力。听你们讲诗,结结巴巴,没有味道,原来就是读得不够熟。读到精熟,才能真正体会它。就像我们种东西,必须先下种子,之后要去浇水、施肥、除草,要下工夫去养护它。你们读诗,就像只播了种子,什么事都不…  相似文献   

20.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全词音节高亢,气势磅礴,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翻译家。四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各有特色,都是上乘之译,但不免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