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埃德加·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身世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主题死亡--"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哀伤",忧郁和悲伤是其基本基调.其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调用各种意象对忧郁感伤、阴森可怕的气氛浓墨重彩的烘托,使诗歌具有一种油画般凝固的意象美;而语音、韵律的巧妙使用,则构成了流动的音乐美,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爱伦·坡"唯美主义"的创作艺术,使该诗产生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疯女孩的情歌》反映的是一名女孩对爱情的失望和批判。本文拟从新批评的视角,立足文本,探讨其中对立统一的整体结构,分析这首诗所应用的反讽、悖论、张力、复义等创作方法,及其对主题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语言整齐美? 简言之,就是语句整齐匀称。例如:“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贵脱洒,不可拖泥带水。”(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这里讲的是写诗的法则,立意贵在深刻透彻,语言贵在潇洒利落,两组句子,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工整对称。 语言整齐美是属于形式问题,但不能小看。古人主  相似文献   

5.
一、从审美角度深入揣摩其语言要理解把握、学习借鉴古诗词 ,增强语感 ,提高语言艺术水平 ,多角度审美是一种很好的办法。那么 ,具体从哪些语言角度 ,如何对古诗词语言审美 ?1 .从·音 ·韵 ·和·谐 ·美的角度。古诗词有其特有的结构与特色 ,主要表现在用韵、平仄、对偶、节奏上 ,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和谐悦耳 ,反复朗读体味其音韵和谐之美 ,必能加深理解 ,增强语感。2 .从·色 ·彩 ·鲜·明 ·美的角度。古诗词的语言大多色彩鲜明 ,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兰”,描写了春天里的江南日出时分花红柳绿…  相似文献   

6.
《诗经·蒹葭》作为中国古典诗的早期作品,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文章从一个角度对该诗作了一尝试性的探索:一“未定位”的美感效果;二、强烈的视觉性;三、弦外之音;四、无,空白的美;五、潜孕张力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中文自修》2005,(12):32-33
泪水·雨水 ■穆慧娟 玫瑰花开的季节,天空下着雨,天使流着泪…… 我爱雨,喜欢坐在窗旁,看窗外的雨静静地下;喜欢站在梧桐下,闭上眼倾听它的心声;喜欢用心去享受那一份难以言表的心情;喜欢不打伞,在雨中散步,因为只有在雨中,我才感觉到自己的快乐。 女孩的心情像一首诗,优美而富有内涵;女孩的心情像一片云,轻盈而淡美;女孩的心情像一首歌,感人而令人回味;又因为女孩的心情似  相似文献   

8.
邢福义教授主编的《文化语言学》指出:“汉代至清代的经籍注疏中”存在的争议,大都“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对《诗·周南·关雎》语言所指对象进行文化思考,具体地说,就是对诗中的“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句群和篇章)进行文化内容的探索”。《关雎》诗的语言所  相似文献   

9.
<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发表了潘裕民同志的《绘画美·音响美·静态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艺术美浅探》(以下简称《浅探》)一文,该文以王维诗为主,对王孟派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进行了探讨,作者分析问题思路较宽,有些地方虽明显存在讲义味而冲淡了学术性,但若不考虑王诗艺术美特殊内涵,就文章本身来谈文章,它也是一篇有个人见解的文章。然而,由于作者研究方法存在失误,使文章内容暴露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里,笔者拟仅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内涵与潘裕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1989,(6)
.理论之窗·正确处珍珍子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2林有禹多浮寸自然学科性质的思考 1二3章鼎儿小学自然四十年的几点反思(摘 录)2·2刘默耕小学自然教材教法综述(一) 2·3殷志杰随感之一:你们发展了适合中国的 一探究—研讨”教学法 3·13〔美〕兰本达随感之二:再论概念 3·14〔美〕兰本达小学自然教材教法综述(二) 3·巧殷志杰随感之三:孩子们会犯错误吗? 4·2〔美〕兰本达小学自然教材教法综述(三) 4·3殷志杰随笔之四:教师的语言影响着学生 的思维 5·2〔美〕兰本达小学自然教材教法综述(四〕 5·3殷志杰随感之五:面向整体概念 6·2〔美〕…  相似文献   

11.
《诗经·卫风·有狐》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从字词理解、服饰制度及历史史实出发重新认识《诗经·卫风·有狐》一诗,阐明此诗乃是古代大臣忧国之作。  相似文献   

12.
译诗要象诗     
本文从翻译的一般标准入手,提出译诗的特殊标准——传情。作者通过对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名篇《哈莱姆》一诗的分析、对比(包括与汉诗的对比和译文的对比)、翻译,说明要做到传情,须求其形似、意似、神似,形美、意美、音美。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诗的张力,主要指诗所具有的语言张力、结构张力、想象张力、意象张力及意蕴张力等。我们要较好的理解诗,就得用心体悟诗的这些张力。诗的语言张力。以大家熟悉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里,名词的变形组合挣脱了现代语法的蛛网,凸现了诗语言的跳荡之美;“鸦”、“家”、“马”、“下”与“涯”的押韵排列,显现了语言的音韵之美;别具一格的“三句对”的运用,则成就了语言的匀称之美;而语言的描摹功能又诠释出诗语言的绘画之美。这些便是诗的语言形成的变换…  相似文献   

14.
数字原本是用于计数的,单调、枯燥,但是它们常常被诗人、文学家巧妙引入诗联之中,显示出奇妙的美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数字入诗: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宋·晏殊)数字入诗联,增添诗歌意境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宋·邵雍)借自然数描绘乡村田园风光。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清·郑板桥)用数字咏雪花,和谐流畅,情趣盎然。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清·纪晓岚)连用十个“一…  相似文献   

15.
美是比任何语言都有力的推荐信。——亚里士多德美给人以强力,给人以益处,我珍视美的这些品质,这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美是人际关系的第一要素,它总是凸现在所有品质之前,引起我们的欲望,充盈于我们的判断,对我们行使着至大的权威,并给人留下奇异难忘的印象。——梅切尔·德·蒙田正是在我们的自然天性中,存在着一种激切的弥漫一切的情绪,这就是关注美、珍视美。如果忽视了我们心智的这种显著的力量,则对我们精神世界的任何描述都是不完全的。——乔治·桑塔亚那“漂亮”永远不是一个静止的形容词,“漂亮”是一个动词。人们对于漂亮的追求亘…  相似文献   

16.
我很美     
不怕诸位笑话,我觉得我·很·美·,也许你会说,就您这尊容,会·自·觉·美·?不过,我的·的·确·确·很·美·。在我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俏男俊女,每当谈到美时,他们便会骤然喜色,对着大侃而特侃,露出自己最得意的笑容,梳着最突出的发型,穿着最新潮的时装,在众人面前谈笑风生,还刻意地扭几扭,但这就是美吗?太·平·庸·,太·俗·!美,不止是林黛玉的“姣花照水,弱柳扶风”,不止是警幻仙姑的“靥笑春桃,榴齿含香”,不止是“回眸一笑”的百般媚态。美不·仅·是一种精致华丽的外包装,只给人带来直观愉快。美,更·因·为·有·了·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闫福龄一、填空题:1·原始诗歌代表作主要有一、-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有一、、、-。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诗一篇。4·《诗经》中的诗分、、一、一三类。5·《诗》之“六艺”是指、、6.《诗经》中全面反映农妇终年劳动情景的长篇叙...  相似文献   

18.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诗赛     
中国古代有无诗赛?具体情况如何?看了下面三则史料,即可明瞭。 一、唐刘(饣束)《隋唐嘉话·卷下》 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 二、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上官昭容条  相似文献   

20.
学习目标: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所积累的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粉笔》这首诗。学习重点: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学习难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粉笔》这首诗。学习过程:一、揭题引入出示:一块黑板大半生的战场一根教鞭点种桃李满园一杯清茶淡淡的苦,淡淡的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会一种会读诗的成就感)二、看图说诗1.出示五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