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提供给学生各种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块充满丰富情感的天地,无论哪类体裁的作品,无不附著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传道",更要"传情",从一定程度上讲,"传情"是"传道"的基础,只有善于"传情",才能更好地"传道"。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一个"情"字,在"情"上大做文章,充分把自己之情、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素养。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多姿多彩,也正是她这一特性迷惑了我们的眼睛,语文教学中的"喧嚣、繁杂、肤浅、庸俗"一并充斥着我们,故回过头重审"语文教什么"迫在眉睫。教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就是"语、文、情、理",即"学语、品文、传情、悟理",让语文课堂脱离喧嚣,静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本传情达意的载体。叶澜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文本是一串沉睡的语言符号,只有通过倾注情感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深情徜徉于语言之中,学生情文本情水乳交融。一"情",值得倾注语文课堂少了情就不能称其为语文课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才能让优美的语言带着学生在美好的世界里徜徉,让文本  相似文献   

4.
语文本是一门充满诗意和浓情的课程,诗意源于教师宽厚、仁慈、高尚的情怀,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文,挖掘教材内涵,以声传情,以问传情,以析掘情,以情导情,构建有滋有味的"绿色"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处于吾之心"的境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性。语文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7.
陈莹玉 《教育评论》2020,(5):141-144
文本由"情"与"辞"相互交织而成,"情"可以理解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辞"包括语言、结构与逻辑。情辞相生,互为表里,融为一体。回归文本的情辞关系,共情与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共情教学借助语境创设,培养学生共情能力;思维教学探寻"有意味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建构。两者同时进行,相互渗透,不可偏废,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国外卫国战争的课文,借助它们让生活在甜蜜之中的小学生了解战争岁月,牢记英雄形象,很有现实意义。教学此类课文,必须从语文教学个性出发,以情感为基础,以文传情,以情传情,让英雄活起来,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座座永垂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其整个过程都应该贯穿着、渗透着"情",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着集智育、德育、美育、情育于一身的特质。我们在重视智育、德育、美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情育"的功能,因为有"情育"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学生心里,缺少"情育"的语文教学是没有色彩没有灵魂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善于用语文的深情蜜意浇灌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选入的《小巷深处》(第6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情育"熏陶、感恩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传情而授知,而说理,而达意。语文教学的知、理、意都是寓蕴在"情"之中的。语文教材是情感丰富的宝藏,里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缜密深邃的科学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高尚感人的行为美。值得我们把它挖掘出来,用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感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这一维度。我们可从"五情"入手,带上"情谊",创设"情境",增添"情趣",激发"情韵",种入"情怀",如此,才有望打造出有"意味"的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母语教育要让学生与祖国的语言文字建立骨肉亲情。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情感,重要而迫切,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思想认识缺位、德智融合不到位、学习方法错位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学做"大先生",以"生命"育情;开掘汉语文资源,以"文化"育情;用心改进语文教学,以"活动"育情。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流派"和"主张",有的是业已存在并得到大家关注的,有的则是为了"标新立异"而特别提出的,比如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化)语文、智慧语文、本色语文等主张,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担负着较为全面的素质培养任务,它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进入课文所设置的艺术情境,披"情"入"理","理"而至"知",由"知"转化为"能",从而让学生在"情""理""知""能"四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诗歌以其凝练概括的意象,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强烈的感情,呈现出优雅深邃的意境,默默持久的力量,帮助理解课文,辅助语文教学中能使人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因而,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5.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情境教学,并逐步从中寻找和遵循其中的规律。正确理解"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中职语文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文章蕴含的情感,创设具体的场景或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中体验情感。用教师的"情"诱发学生的"情",由情感发展到境地。利用"教学情境"所模拟的"教材情境",把课文的"此情此景"变为课堂中的"我情我景"。  相似文献   

16.
<正>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它不仅要求掌握听说技巧,还要求学生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那么,如何突破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呢?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1.教师方面(1)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虽说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但在"应试"这一土壤上难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学已成为多数老师的固定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教师辛辛苦苦,教得很累,学生寻寻觅觅,学得很苦,但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缺乏学习热情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习热情。教师讲课以情染情;教学过程语言引情;教学方式多样传情。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动情点呢?动情点即作者的感情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也是意境的落脚点。青少年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一旦有情感的参与,他们认识的世界就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抓住课文中的"动情点",以情感人,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师应该将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挖掘出来,渗入到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情操,让语文课承担起"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责任。一、读中传情声之于文犹如花之于树,文章的情是通过声音来再现和传播的。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那些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教师辛辛苦苦,教得很累,学生寻寻觅觅,学得很苦,但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缺乏学习热情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习热情。教师讲课以情染情;教学过程语言引情;教学方式多样传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