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红松是寒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近年来,红松树体害虫一直是畜牧业的害虫,严重影响了红松产业的发展和森林的生长。近些年,随着红松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红松果梢斑螟病干扰,红松球果和嫩枝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红松球果和嫩枝损伤率可达40%左右,种子损失率可达25%,对森林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对红松树体和嫩枝害虫的种类和区系进行了研究,综述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为该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批判了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就是将害虫和病原微生物赶尽杀绝的观点,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有害生物不应只注重于治,而更应注重于防,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雀不成灾而且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及其观赏效果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各国在防治农、林害虫时,普遍提倡采用综合治理的方针,其中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日渐受到重视的手段和方法,已形成一专门的学科。所谓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作物病虫害和杂草,最直接的是利用有捕食性或寄生性的动物如两栖类、鸟类、蜘蛛、昆虫、线虫和捕食螨等消灭害虫,其他的利用技术和手段还有以辐射、化学和遗传等方法造成昆虫不育,利用昆虫性外激素、昆虫内激素、噬菌体、内疗素和植物抗性等防治害虫。可以说,它与生态学、生物学、分类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产量,天敌量及药剂相对稀释量为目标,对麦二叉蚜,天敌及农药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渭北旱塬于灌浆期防治麦二叉蚜的最优目标值是小麦增产率为7.59%,天敌累积量为113.3386头日,药剂相对稀释量为124.4117.给出了若干药剂防治麦二叉蚜的最佳浓度.移动理想点法可作为害虫综合治理的决策优化工具。  相似文献   

5.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在缺乏天敌和其他制约因子存在的前提下,入侵种能够快速繁殖和扩增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生物入侵变得更加普遍并且危害更加严重,加强入侵种的治理至关重要。由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在入侵种防治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无公害的遗传调控技术在生物入侵种的综合治理方面就显得非常迫切。文章针对我国入侵害虫的现状、主要入侵方式及目前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同时对遗传调控技术及其在生物入侵种综合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生物入侵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种子仓库害虫是通过田间、收获和贮运进行传播的,对仓库内贮藏的种子为害极大,由于仓库害虫长期生活在相对干燥、条件比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因此,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对种子仓库害虫进行防治,以确保种子安全贮藏,保持种子活力和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7.
化学药物防治害虫虽然广泛应用,但是对环境、生态和生物的破坏却非常严重。于是人们的[光转到了用物理方法防治害虫上。实际上人类最早采用防治害虫的方法是物理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又出现了许许多多防治害虫的新的物理方法。微波杀虫微波杀虫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特别适合邮检、旅检的除害处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介质加热原理。因为被加热的介质(害虫)是由极性分子和无极性分子组成。无极性分子在电场中会产生极化现象,成为极性分子,这些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在没有电场作用时众多极性分子的排列出现无规则状态,极性的…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发源于电工学的数学理论,是一种从系统整体出发,综合全面地分析和处理系统各成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最早应用于工业和军事上,现已在农业、交通、环境保护、社会系统等方面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系统分析进入农作物害虫防治的领域始于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初这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50年代中后期,单纯的化学防治所带来的害虫抗药性和再增猖獗,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心,一种新的基于生态学原理的防治策略——“害虫治理”开始形成。澳大利亚昆虫生态学家Geier和Clark最早提出“害虫治理”这一术语,到60年代后期,害虫治理的思想已被人  相似文献   

9.
论述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24)
为了对现有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体系进行重构,并实现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人性化的发展目标,就必须针对其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创新,对症下药,找到依法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的有效策略,从而为保障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奠定基础。为此,笔者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现状及解决策略》为课题,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解决基层社会综合治理问题的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建设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