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启迪和滋养着孩子的童年,指引和督促着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影响孩子的一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陈鹤琴就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人们是要在做父母之前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的,也就是说如同孩子需要教育一样,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能胜任的,父母应该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为人父母。  相似文献   

2.
张开玲 《课外阅读》2011,(7):134-134
人的一生,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在我看来,为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是最重大的。做父母的不仅仅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更重的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上进心、责任感,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个母亲,我一直都很困惑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3.
汤洁 《中文自修》2006,(11):1-1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心安理得并自以为理所应当地接受着你们的关怀与爱意。在我的眼中,父母养育子女,是那么的天经地义。于是我毫无顾忌地在你们面前显示着孩子般的顽劣、任性,贪婪地吮吸着你们所有爱的乳汁。对于这一切,你们仅仅是选择接受,像一对守法的公民,尽心尽责地履行着一份所谓为人父母的义务,同时以年幼不懂事来掩盖我所犯下的过错。  相似文献   

4.
教育子女,只有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从而唱响教育的"同一首歌".可是,作为教师,我在家访时通过和家长们密切联系后,发现不少家长朋友常常陷入以下教育误区. "削足适履",迁就孩子.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的一些独生子女,因为缺乏锻炼,特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我们身边很多家长却无视这一点,因为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要穿名牌,父母便进商场去选;孩子要上网,父母忙买电脑;孩子要听音乐,父母又买MP4……只要孩子有要求,父母就不问情由去办.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道理,"树大自然直,人大自晓理",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好了.要知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习性,再去矫正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切忌无原则地迁就和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5.
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有许多烦恼,其中极普遍的是:逆反心理极强,听不进去父母的唠叨,会与家长之间无形地“挖出”一道鸿沟。在此,不能责备大人,更不能指责青春年少的孩子;我只想和少年朋友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处于这个阶段的少年有逆反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不必为此过多的烦恼。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和你们一样特别厌恶母亲的喋喋不休,甚至与“粗暴”的父亲时有顶撞或是“冷战”。因为那时的我和现在的你们一样,都渴望一片“自由的天空”,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大人们的呵护,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须大人们的指点。然…  相似文献   

6.
签字,牵情     
我从来不要求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上签字,但是我却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签字,除了名字,还有更为具体的内容.因为我首先告诉学生:"你们的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就像关注你们的身心健康一样.他们在你们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他们希望能够及时、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你们最近的状态,比如你的所思、所做、所取得的成绩等等.如果你愿意和父母交流,不妨每隔一段时间或者在一个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日子里把你的作业本、单元测查卷拿给爸爸妈妈看,相信父母会很高兴地看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如果他们愿意和你以及老师做进一步的沟通,欢迎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不仅是家长对家庭和子女的责任,也是家长对于社会的责任.试想,一家不治,何以治国?当前,中国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的心情迫切,绝大多数家庭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9.
父母的责任     
结婚之初,没敢就要孩子。并不是不喜欢孩子,也不是为了潇洒的两人世界,只是心存疑虑,自问:能否很好地当个合格的父母、能否给孩子以完善的教育、能否使孩子有个快乐美好的人生?疑虑归疑虑,到底挡不住要个小孩子的诱惑。当小女儿玥玥终于来到人间,依依地眷恋在我的身边时,我这才体验到,为人父母不尽然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亦有无尽的天伦之乐。当然,在享受着小女儿甜甜的笑脸、牙牙学语时的乐趣和一天天不断有新的变化的惊喜时,也倍加感觉到了做父母的责任之重。到底怎样地做,才是很好地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呢?我为此烦心,也不断地思索着。曾看到不少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教育,或教认字、或学弹琴、或学书画什么的,又是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眼里,学生都是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受到保护。时常听到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事件,而我与学生的关系就像父母与子女一样,我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当然,我的一片爱心也  相似文献   

11.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爸爸妈妈,你们不让我经历“风雨”,我怎能收获“彩虹”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渐渐长大了,而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总是将我当成长不大的孩子?我知道孩子在父母眼中是永远长不大的,可是爸爸妈妈,你们应该学会放手,就像当年让我学走路一样,  相似文献   

12.
走近孩子,是一个问题。因为,孩子大了,稍不留神,便走远父母:孩子开始不听话、顶撞、隐瞒、说谎……于是,父母们便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相处!是孩子的错吗?不是。主要责任在父母。父母与子女相处,是一种人际交往。良好的交往,必须是交往双方通畅的互动。父母与子女交往,父母常常是主动的一方,父母的交往行为(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13.
我曾收到过许多父母的来信,他们伤心地告诉我说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反而变得不懂事了,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告诉父母,为此,他们只好用偷看孩子日记。偷拆孩子信件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被孩子知道后,与父母有了更大的隔阂,家庭气氛显得很尴尬,做父母的非常苦恼。在这期的“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不必知道孩子的一切”,也许会给这些父母一些启发。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他们心中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14.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自己的 他们是对自身生活向往的子女们 他们被你们带到世上,却并非源于你们 他们与你们同在,但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将你们的思想给他们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 你们可以得到他们的身体,却得不到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未来的世界里,即使在梦里,你们也无法走进 你们可以努力变得和他们一样,但不要力求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活不会回头,尽管他还在昨天停留 你们是弓,孩子是从弓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射手知道目标在无尽的长路上 他想用力将你们弯曲,为了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射手将你们弯曲,这也…  相似文献   

15.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16.
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教育子女,父母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息,要经常反躬自问,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父母与孩子及家庭保持和谐、健康成长的前提.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除了亲子关系以外还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要具备老师的素质和应负的责任.父母更重要的是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而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必须"式的命令,或一味的溺爱,这样都会伤害孩子.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香港阅读学会向父母提供了“教子阅读”十大妙策———一、鼓励子女阅读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子女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二、阅读是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乐趣,父母切勿过于重阅读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阅读带给孩子的乐趣。因此,为孩子选择读物时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和情绪上的特殊需要。三、父母最好能对儿童文学有点认识,留意儿童读物的出版情况,随时向子女介绍新书。四、为子女制造一个读书的环境,让子女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和报纸,布…  相似文献   

18.
有能力的爱为人父母,心底一定爱自己的子女,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每一位父母教孩子的方法不同,他们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子女好。做父母确实不易。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父母,在自己的成长期里,也许从来没有好好尝过被宠爱的滋味,我们缺乏成长时最需要的鼓励和肯定,留在脑海中的尽是被打击、被否定的童年阴影。所以,“当日不曾被爱,今天亦不懂去爱”。这不是一个漂亮的  相似文献   

19.
李海 《教师》2013,(12):1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为人父母者总是渴望自己这代没能实现的愿望在自己子女的身上能实现。愿望是好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怎样让子女"成龙"?如何使子女健康地成长?是强迫子女必须依家长的心思而行,还是允许孩子遵循自身的天性发展?我想,在不过于放纵的前提下,还是顺其自然,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为好。  相似文献   

20.
正起始年级,热情洋溢地迎接我的新学生。虽然一张张面孔不甚熟悉,但总能感受到阳光般的热情,还有随行而来的家长们的微笑。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过三年高中时光,我也确信,从这一刻起,我要和这些学生的家长们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秉持"孩子永远的老师是家长,永远的学校是家庭"这一理念,为了我的学生们健康成长,我开始实施了我的班级养成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