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文本对话不能够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借助对比品读、深入品读、反复品读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感受文本意境、触摸文本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文本,重视文本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文本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品读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在比较品读中内化语言,在悉心品读中赏析语言,在揣摩品读中感受形象,在个性品读中走入意境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紧扣文本主旨,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有效地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有效的多元解读首先要与文本主旨相扣,挖掘出文本背后潜在的思想、力量和情感,找准多元解读的切入点:其次要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要关注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要给学生以运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流畅、准确、生动地再现本色思维,借助文本读出学生生命的个性风采.具体方法有:运用逆向思维解读,想象人物内心解读,进入角色体验解读,补白描述情境解读.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融入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中仔细地聆听,并大胆地表达。这样,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习作中有着较好的写作思路。那如何引导学生对话呢?一、通过品读对话,理解文本语言在文本中,语言总是细腻的、有味道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细细品读,在品读中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品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提示关键词、关键语句以及关键段落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文本中进行品读。品读,不仅是内容上的品读,更是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如,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品读,深入了解文本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而感悟文本就要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因此,要品读文字,理解情感,填补空白,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巫小锋 《新教师》2022,(1):43-44
大语文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之美的基础上,融入生活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与创新,在以学引思中推进学生学思结合、读写结合,在手脑并用中融合生活教育的理念,将学生的阅读融入大自然和优秀文化的大世界中去,让学生在展个性、尚自然的阅读中,品读文本精华,累积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一定意义上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的内涵,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适当拓展,合理联想,个性阅读,感受阅读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内在情感,挖掘蕴含的价值,从而产生独特体验,让课堂情智共生.教学《船长》时,本着"打造个性语文、创生情智课堂"的理念,我以"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为主线贯穿课堂,引导学生个性研读,真切感受人格魅力,展示智慧、深情、动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原点”,彰显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思想注重学生阅读时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只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克分尊重文本,通过自能阅读,彰显文本本色;通过体验阅读,感悟文本情思;通过个性阅读,点燃文本智慧;通过延伸阅读.超越文本境界;通过拓展阅读,升华文本精神,从而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富有实效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基于课堂又高于课堂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通过品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原点",彰显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并指出对文本解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活动,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随意解读、穿凿附会和过度阐释等弊端。笔者试就文本解读的有关问题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文本表达的情感意蕴,捕捉文本的秘妙,品味文字之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言语结构,引导学生从言语的结构形式上品读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