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活力四射。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是充满生命力的。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和谐,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或无意义的生成,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加以正确地引导,而是一味地讨好学生,常常使自己迷失其中。  相似文献   

2.
"生成"是课改以来频频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随机事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注重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动态的对话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这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也有不少老师把课堂上的"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以至于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因为一味地追求"生成结果"而使课堂教学成了一盘散沙,或是因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如果教师一味地深陷在"预设"的桎梏中,"生成"将变得苍白,学生的"再创造"将变得"无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生成",课堂上让学生信马由缰,那"生成"也就无意义可言.合理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大气、更豁达,可以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这才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郭荣喜  陈红 《中国教师》2013,(Z1):63-64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关注课堂生成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发展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梦想,释放生命的活力,同时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机遇。然而,新课程教育改革长达十年之久,很多教师在课改实验中,追求体育课堂的动态生成,由于一味地"追求",却忽视了体育课堂的"本真"。课貌似"生成",实则偏离了课改的轨道,矫枉过正,从而产生了过分强调"主体",忽略"主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广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余耀清 《师道》2011,(11):32-33
一、肯定有余,诊断不足 现行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一些赏识性的点评本无可厚非,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营造热烈氛围,竞不顾课堂的现实状况,一味地、廉价地奉送学生“太棒了”“很好”“你简直就是个天才”等超主观的赏识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语文课改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两种令人担忧的状态:一是流于形式。新课标中一些关键词,如“合作探究”“、个性化阅读”等已成为部分教师的口头禅,笔者在听了很多节语文课后发现一些共同的现象: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语文课堂的热闹,一味追求学生的行为参与,学生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池凤玉 《教师》2012,(33):63-63
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究的一种课堂教学理念,也是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追求。可在实际中,许多教师都一味地追求华丽的教学表象、热闹的教学氛围、务虚的教学方法……这种课堂教学必定是低效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高效的,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师生关系“最佳组合”和谐自然、让学生坐到“驾驶座上”主动参与、让学生学会“有来有回”迁移落实,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可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凌驾于学生之上,呆板地执行事先编制的教案,在一味地追求结构严谨的教学方式中,不知不觉地忽略了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让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越来越精彩。然而去掉诸多华丽的外衣,就会透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课堂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并没有被真正的调动;有的课堂一味追求生成而影响到预设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甚至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追求教学的精彩而抛却了诚信,对学生进行"忽悠"。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实施更为关注师生的生命体验,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活动的推进以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石,强调学习实践活动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不断生成新目标、新问题和新资源.面对这些活动生成,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动态生成,无视活动引领的独特性,使得课堂漫无边际、没有主旨;有的教师则对课堂生成忽略不计,无视学生发展及课程特质,使得教学照本宣科、亦步亦趋.笔者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立足学科本质,以学生素养提升为宗旨,理性地引领课堂生成,使活动的生成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新理念下的课堂应是活的、有效的,应是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这里有的只应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因此,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惊诧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马上纠正,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组织、调控课堂,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观,让动态生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搬性被唤醒,智慧被点燃,情感被激发,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凶此,“动态生成”的课堂已成为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柏慧芳 《文教资料》2009,(23):63-65
"有效"课堂是教师一直追求的教学方式.教师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本文作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深度解读文本,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打造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教师应该怎样机智地处理呢?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因势利导,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学识、宽广的胸襟来排除干扰,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生成,巧妙地把学生引回课堂,机智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意外中凸显教学机智,创造精彩课堂。一.教学机智的界定与特点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司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那么怎样才算是一节高效的课呢?本文就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成为检验教师课堂好坏的标尺,进而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课堂中的一种追求.从民主氛围的营造、读懂文本、认真倾听三个维度,通过例证对生成进行阐述,会使语文课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课堂动态生成原理的揭示以及深入阐释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动态生成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得出当前语文教学动态生成存在教师主导性发挥不当、预设和动态生成脱节、动态生成脱离语文教材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系统性地采用预设和动态生成辩证统一,教师动态生成反应迅速、精确,在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和谐生成,信赖学生、以生为本,自主动态生成、反馈及时,最大程度地优化组合多方资源,优化教学方式结构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日趋鲜活。但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使课堂教学走入了误区,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背后,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并没有被真正地调动起来;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课堂生成而影响了预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课堂动态生成原理的揭示以及深入阐释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动态生成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得出当前语文教学动态生成存在教师主导性发挥不当、预设和动态生成脱节、动态生成脱离语文教材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系统性地采用预设和动态生成辩证统一,教师动态生成反应迅速、精确,在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和谐生成,信赖学生、以生为本,自主动态生成、反馈及时,最大程度地优化组合多方资源,优化教学方式结构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