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如何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火种",这得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一、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使个性鲜明1.把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其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清晰地指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必要的。下面就如何打造个性化阅读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林周毅 《江西教育》2010,(12):31-31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产生对话,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也就是说,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我的阅读实践。特级教师薛法根《这条小鱼在乎》的教学片段堪称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悟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摒弃形形色色"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本,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逐步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一.培养整体感语能力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整体感悟是学生通过直觉在短时间内对文本的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  相似文献   

7.
蔺忠绘 《林区教学》2014,(11):20-22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阅读感悟代替学生阅读感悟、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性等种种弊端,而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但是又走进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鉴于此,在列举个性化变成自由化、缺乏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基于浅表性思维等几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阅读要基于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调动学生有效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8.
严明 《江西教育》2012,(14):38-39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作了全新的诠释,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把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触摸作者的心灵,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着力从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谈谈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对文本的解读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要以保证阅读实践为前提,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让学生自主实践、资助探究、自我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有了个性化,才让阅读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12.
个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语言以及情感的重要手段。有效个性阅读的基点是文本。目前的语文个性阅读出现随文戏说、放任自流和随意整合等"偏离文本"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基于文本主旨、重点和体验,让个性阅读有深度、厚度和广度,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个性化阅读是指让学生独立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阅读的内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思路去认识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显然,《标准》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因此,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采用以下方法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6.
李茹华 《快乐阅读》2013,(22):20-21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所接触的文本都是这个世界心灵的馈赠,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阅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很显然,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如何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19.
李彩霞 《快乐阅读》2011,(17):26-2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学生理解分析文本、获得感情体验的重要方式,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其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理念的意义和过程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