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外阅读意义的多元理解 课外阅读既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总是会征求教师的意见,认为课外书是为课内学习服务的,因此,不少学生的书架上摆满了作文集之类的应试书。也有不少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目时,简单照抄课标“必读书目”,学生虽买回一大堆名家名著,但多数是摆摆样子而已。这样的引领,导致学生离书本越来越远,阅读兴趣越来越淡。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课外书阅读动机与阅读兴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编的问卷对天津市598名青少年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和兴趣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学生中,70%以上能认识到课外书的重要性,90%以上阅读课外书是为了增长课外知识,80%以上认为娱乐、放松是阅读课外书的目的之一;(2)。70%以上对有情节、有人物思想、富有哲理、知识性强的课外读物感兴趣;(3)“提高学习成绩”随年级的升高从主要目的降为次要目的,而“消遣、娱乐”随年级的升高从次要目的上升为主要目的,高年级的学生对“有情节”的课外书感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知识性强”的课外书感兴趣;(4)女生选“忘记烦恼,使自己平静下来”作为阅读课外书目的的人数百分比显地高于男生,且对“有情节”、“有人物思想”、“有哲理”的课外书也比男生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一、课外阅读意义的多元理解课外阅读既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总是会征求教师的意见,认为课外书是为课内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尽快地使学生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呢?下面,我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书.如在教学《飞上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对恐龙不太熟悉,但是对恐龙很有兴趣,我就向他们推荐《恐龙奥秘探索》这本书.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时,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物质条件贫乏。作为语文教师,我不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样贫乏。于是我在班上规定:每天晨读的前20分钟固定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如何提高这20分钟的效率,我花了很多心思。我为学生在泛着霉气的图书室里“淘金”.竟淘到了一些好书。我还通过讲名人读书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效果不错。可时间一长,不少学生总爱和我“捉迷藏”,读书时只是做样子给我看,真让人生气。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阅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语文的阅读理解,似乎数学就没有阅读。这是一种误解,一种偏见。其实数学也需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和数学课外书刊的兴趣和能力。数学阅读的要求更高,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7.
礁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里就强凋了“读”的重要,新课标也强调了初中学生,除了学习规定的篇目外,也要求学生读大量的课外书。笔者认为,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那么学生对任何阅读也就味同嚼蜡。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有兴趣地阅读?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探讨和思考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大量阅读课外书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不但如此,大量阅读课外书还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朱永新曾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课外阅读历来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不少学校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关于学生...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荐阅读书目,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据专家研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只有20%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规定“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于是,中考题阅读的比例越来越大,有些省、市统考干脆不考别的,就只考阅读和写作两大块,而阅读文段大多是课外的。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师通过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进行读书检查等等来督促学生阅读课外书,一时间学生课外阅读的气氛渐  相似文献   

11.
要加强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诵读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经典书目,让学生能够读进去,体会到经典的魅力。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时候,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应该是代替学生阅读,而是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经典书目,让学生能够真正读进去,对文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仍然是被动阅读,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呢?一.增加学生自我的阅读实践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才能解决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只靠简单的反复说教是不行的。在课堂讲评时,学生对一篇文章先通过认真阅读,拥有自己  相似文献   

13.
大量阅读课外书以提高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理念,已广被认同。但是,学生却没有兴趣读课外书,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没兴趣读课外书的原因学生不愿读书的原因很多,有学校、老师引导的问题,但最主要的是学生作业多,学习负担重。以人教版三年级为例,每个星期要学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  相似文献   

14.
王晓红 《教育》2014,(1):64-64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其中还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农村,可供学生阅读的资源比较贫乏,阅读时间不充足。这是由于农村家长受眼界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普遍不够重视阅读课外书。由于学生相互借阅书籍数量有限、种类有限,因此学生读  相似文献   

15.
英语阅读能力越来越受重视,但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也不少.本文针对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就如何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快速阅读习惯以及如何对待生词等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量阅读课外书以提高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理念,已广被认同。但是,学生却没有兴趣读课外书,也没有时间读课外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这一省级科研课题在我们这所农村小学实验近一年来,学生的阅读量大大提高,阅读兴趣初步培养,阅读视野有所拓宽。为进一步提高阅读实效,强化阅读运用能力,笔者思考创办一份“班级小报”,记录学生阅读成长的历程。起个什么刊名好呢?我想,既然是班级小报,就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报名还是让学生自己起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作业设计机械单调,限于抄默背做,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动手不动脑,那只会是无效劳动,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利,对学习困难学生更是作用不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第19条建议是:"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课标中对学生阅读量也做了明确要求且规定了必读书目和优秀诗文。可见,设计生动活泼的阅读作业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率低得可怜,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还有待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不少学生缺少阅读兴趣,课余时间很少主动阅读课外书。即使在阅读课上,也是兴致缺缺,把阅读课当成了休息课,放松课。2.不少学生读书品味不高,手中的读物大多过于通俗,质量不高,缺少精品。很多学生喜爱看《中学时代》《故事会》《少男少女》还有各类作文选等。3.很多学生不会读书,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课外阅读在学校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大教师囿于旧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许多社会人士也担心课外书读多了,会影响“正课”学习。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没有养成读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对阅读自然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