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些消极的情绪表现极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理健康的涵义及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性、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相应举措几方面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情绪情感,采用心理活印课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发挥幼儿游戏的心理卫生保健功能,从而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幼儿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思想品德,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积极地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不仅要重视幼儿在园的生活教育、学习教育,还应树立大教育观,从小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养成幼儿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对本园300名幼儿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20.3%幼儿有行为问题、34.7%幼儿想象丰富、17.6%幼儿情绪自卑、13.5%幼儿焦虑紧张、46.8%幼儿有交往障碍等等,幼儿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根据调查发现进行归类整理,确定了《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省级立项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是幼儿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的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应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任重道远,要贵在坚持。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重要性也逐渐提升,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场所,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阵地,幼儿对幼儿园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儿童,幼儿教师自身需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情绪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幼儿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思想品德,帮助儿树立自信心,积极地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焦虑、孤独、敌对、恐惧、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等种种表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作为家长、教育者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及早发现不良心理,及时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幼儿教育经验,谈一谈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0.
小班幼儿的情绪问题如果不及时得以排解,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而通过教师积极情绪的渲染、对幼儿平时情绪问题的观察分析、及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绘本和他们展开情境阅读,让幼儿从绘本中得到启发并学着用绘本中的方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可有效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陈金 《家教世界》2013,(3X):1-1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焦虑、孤独、敌对、恐惧、抑郁、智力缺陷、人际交往障碍、多动症等种种表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作为家长、教育者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及早发现不良心理,及时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严重化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幼儿教育经验,谈一谈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2.
朱海燕 《学子》2014,(10):16-16
心理健康是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阶段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所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那么,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怎样来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呢?以下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活泼开朗,情感丰富,就容易为幼儿接受、亲近。教师亲切、热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这就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理,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武晓琴 《学周刊C版》2019,(4):167-168
幼儿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期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培养将为他们今后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营造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家庭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园所环境,创造交往机会条件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韩雪 《华章》2010,(26)
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几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对幼儿实施早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可以促进未来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本文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其教育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让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具备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教育知识是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患心理疾病。所以,探索幼儿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表现,创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心理教育模式,对于幼儿和谐人格的培养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袁锦芳 《考试周刊》2012,(9):169-170
分离焦虑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适度的分离焦虑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满足安全感的需要是顺利帮助幼儿度过分离焦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范式,尝试创编绘本、以绘本教学的形式在小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形成以体验为主,将绘本阅读、问题解决和表演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自信心、同伴交往等方面的行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的到来,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幼儿们,他们年龄较小,各方面发展都未成熟,极易受到疫情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节幼儿情绪,减少疫情对幼儿的心理影响,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疫情防控下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并采取有效策略以调动幼儿积极情绪,继而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