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其凤 《广西教育》2014,(29):33-34
正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认为,文学文本是在读者阅读过程中才现实地转化为文学作品,文本的潜在意义也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才能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作品的生命价值在于读者的共同参与,没有读者的品读与鉴赏,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将这一思路延伸到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同样适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促使学生由"为自己或为老师而写"过渡到"为读者而写",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  相似文献   

2.
罗丽华 《文教资料》2008,(17):139-141
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学生写作兴趣不足,这与教师忽略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有关.本文从心理学理论的不同角度出发,分析读者对学生写作动机、写作质量、对话需要的重要影响,并力求总结出指导写作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写作目的不清、对象不明,这是写作的先在性、根本性问题。许昌良老师采用"读者精神"培养的多元视角来探究这一根本问题,他提出的"读者精神"的涵育不但消解了写作中长期困扰学生的正确定位"读者"问题,而且在"读者精神"涵育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话—交往"式过程性写作,对当下作文教学当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树立"读者意识",是消除学生"无话可说"与"说空话、套话"等痼疾的有效策略。一套明确具体、易于操作的"读者意识"写作量表,能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立场审视材料、基于读者看法确立观点、根据读者特点选择论证方式,进而提升思辨深度,优化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注重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动机及协作意识。过程写作法主张通过写作过程中一系列认知和交互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对传统的成果写作法的创新。文章针对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写作教学中通过合作型过程写作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写作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写作过程的意识,拓展其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因此,探讨一种更为高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便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过程写作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过程写作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写作者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交互活动,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过程写作法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现今的高中生写作时往往没有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期待,致使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让读者找不到共鸣。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让读者感受到辞藻的优美和写作技巧的娴熟,还要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起伏,要想达到这一点,学生们在写作时就要注重"读者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过程教学法有其局限性,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并没有明显受益于这种反复的自我修改.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自省和合作的环境中使用语法—翻译法将“过程法”和“结果法”合二为一.研究显示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写作,认识到语言准确性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也可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9.
赵亚丽 《海外英语》2012,(20):272-274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认知已经延伸到了各个领域。认知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写作时一种书面表达。在这篇文章中,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认知与写作的关系是什么。另外我们都熟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即"现实—认知—语言"。同样的道理,在认知与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就是读者的作用,就以"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原理为出发点,来讨论"读者(群众)—认知(心理所想)—写作(语言)"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读者,顾名思义就是在演讲中经常提到的"群众",该文另一个问题就是基于"群众分析"的特点,来讨论写作、认知、读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认知已经延伸到了各个领域.认知是一种心理过程,而写作时一种书面表达.在这篇文章中,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认知与写作的关系是什么.另外我们都熟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即“现实—认知—语言”.同样的道理,在认知与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就是读者的作用,就以“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原理为出发点,来讨论“读者(群众)—认知(心理所想)—写作(语言)”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读者,顾名思义就是在演讲中经常提到的“群众”,该文另一一个问题就是基于“群众分析”的特点,来讨论写作、认知、读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不同语言功能的文本在词汇语法特点、行文格式与规范上有不同特征。产品说明书翻译是典型的信息型文本,作为科技实用文体的一部分。承担着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等多种信息的重要作用。其译文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和其它文本有明显差异,例如词汇语法和体例上的差异。依据文本类型构建起的译文评价标准和原则.此类文本的翻译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以体现译入语的表达方式、格式措辞。  相似文献   

12.
Opportunities to read and analyze others?? writing or to observe readers as they analyze writing might enhance one??s own sense of audience and improve one??s own writing. This mixed-method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reader and observer activities in comparison to writing practice activities affected fifth-grade students?? persuasive writing and revising. After writing a first draft of a persuasive letter, 87 fifth-grad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conditions: being a reader, observing readers, or practicing writing. The reader group read and discussed three persuasive letters, considering whether they were persuasive and why and selecting the most persuasive. The observer group listened to the reader group??s discussions and took notes; then they had their own discussion to generate a list of criteria for what made the letters persuasive. The practice-writing control group practiced writing persuasive letters. Afterwards, all groups revised their first drafts. The reader group produced second drafts that were of better quality and contained more evidence of audience awaren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er group did not differ from either group. The groups did not differ on a transfer task occurring 1-week later. The authors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designing writing curriculums that utilize reader and observer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3.
莫里斯·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重审了"将文本还原为现实"的阅读模式,并对既有的阅读理论进行了更新。他将阅读视为一种无法被定义的体验和敞开、一种从可释读的文本层指向作品深处的"不在场之在场"的运动。之于读者,阅读是"开始"而非"重复";之于作品,阅读是与创作同样强大的建构力量。通过阅读理论的再阐释,布朗肖解构了传统阅读模式中"读者"对"作品"的控制与超越,对主体与他者的关系进行了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超写作具有写作主体的开放性、写作过程的非连续和非线性、写作状态的交互性等特点,蕴含着动态生成的文本观、参与式消费的互动创作观、自由平等的主体观等作文理念,对作文教学很有启发意义。实践中可以通过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增设“预定读者”、开展集体写作、改革作文评价等策略实现超写作作文理念。同时也要客观评价超写作作文理念,正确处理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Rec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written composition indicate an important shift away from viewing the text as a static product, toward investigating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nd the interaction of writer and reader to create meaning in the text. Studies of the writing process, theories and pedagogies of invention, style, and arrangement, and efforts to expand writing instruction beyond traditional courses and disciplines all reflect the current extension in composition toward more comprehensive rhetorical concerns. This survey describes thes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written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7.
统观《办法》和《条例》里所有18种公文,公文正文的中心内容都是“事”,即事件、事实、事项、事理。也就是“要读者知道某事或做某事”,因此公文正文的主要功能是知行功能,这个知行功能的中心就是“事”,具体地说,也就是知行功能中的行事功能。公文是“缘事而发”,“事”是公文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公文是行事文体,它告诉读者的主要是“是什么”、“怎么做”,因事“说”事,而不就事“论”事、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18.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是小说叙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小说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小说译文应当实现目的语文本隐含译者和“源语文本隐含作者、隐含译文读者和源语文本隐含读者的等同,从而使译文与原文产生同样的叙事美学效果。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往往会导致译文与原文在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上的偏离。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是使作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一维因素,读者的阅读是文学再创作的动力源泉。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会因作品的创作方式、主体的修养与经历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正解”和“误读”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及其出现的原因都应是我们研究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主体对文本材料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过程。是主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系统的阅读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知识,进而加深文化积淀。《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听、说、写、译能力的发展起着推动与辅助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探求《英语阅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