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和教师是管制和被管制的两种身份,虽然经历了许多年的转变,但仍然是余温不除,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怕说不好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那么,老师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时要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相似文献   

2.
人,大多都不太欢迎挨批评,因此,研究批评时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听了能够表里如一的认同,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爱用挖苦的说法:“考试就倒数,也不知羞,还玩!”这种揭短的说法很容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如说:”你的学习再努一把力就赶上×  相似文献   

3.
钱元霞 《江西教育》2001,(10):13-13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经常的事。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不厌其烦的劝说或者粗暴的训斥,收效甚微。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能够及时改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得讲究批评的艺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不批评”教育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多表扬,少批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多数学生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有的一挨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巧妙地以表扬其进步代替批评不足,效果更好。我班有一…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哪一个过龄段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仿佛总是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看不透对方的心思。学生有学生的委屈:为什么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为什么批评起人来一点儿也不留情面?老师也有老师的辛酸:自己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地倾心于教育,怎么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不理解,甚至是埋怨呢?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过一个有趣的说法,说相当多的“好学生”毕业以后跟老师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有的人还会看不起老师;倒是那些没少挨老师批评的“后进生”,时常会去看望老师,与老师之间有一种割不断的情谊。对此,一位中学老师解释说:“对一些后进生倒常批…  相似文献   

5.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一种负面强化,即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使他情绪上受到一种被罚的体验,而抑制原有的反应,禁止他的不良行为。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知错悔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心理研究表明,学生挨了批评就产生抗拒心理,是极自然的心理反应,即使明知“其错在我”,一旦挨了批评,心理总觉得不是滋味,本能地对批评产生抗拒心理,批评的效果就等于零。因此,为了使学生理智地接受批评,班主任必须具备“化抗拒心理为进取心理”的某些技巧。一、给学生留有“心灵的避风港”有的教师批评…  相似文献   

7.
陈庆梅 《湖北教育》2004,(20):59-59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我当过整整十年的老师,大学、中学、小学,都教过。老师都讲究师道尊严,面对学生,总觉得自己一贯正确。其实,老师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我教过的一位学生,对我讲过她自己的一件事。小学一年级发展第一批同学入队前,上学路上,她和一个小男孩一起走。小男孩先天残疾,半路上受到一个大男孩莫名其妙的欺负。她很气不过,冲上前一拳朝大男孩打去。谁知这一拳正巧打在大男孩的鼻梁上。小男孩挨欺负没流血,大男孩欺负人反倒鲜血直流。事发后,她被班主任老师——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叫到办公室,挨了批评。批评的原因,在老师看来,很是简单明了:大男孩鼻子流…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有的老师讲起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同样是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心悦诚服,知错肯改;有的老师批评了,他们却愤愤不平,百般抵赖。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就围上来问这问那;有的老师一出现,学生就躲得远远的。凡此种种,原因何在?我认为这就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不同造成的。教师的仪表、风度等外在美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这绝不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更不是教师魅力的全部。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教师魅力的核心。一般来说,学生总是喜欢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又有一技之长,能让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批评     
我常常挨老师的批评。批评,固然不是美事,但是,如果全身心的投入,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别笑,这确实是我的感受。老师批评人是很讲究策略的。开始,老师先和你僵持一段时间,此时,能使人充分  相似文献   

11.
笑话笑画     
东东:真倒霉,昨天的四道应用题,我做错了两道,挨了老师一顿批评! 毛毛:我比你更倒霉,我没做错题也挨了老师的一顿批评! 东东;那是为什么? 毛毛:因为我连一道题也没做。笑话笑画@岳红星 @于昌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或化解同学间矛盾时,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样是批评教育,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有的却与老师“顶牛”,而且后一种现象时下颇为常见。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现象呢?  相似文献   

13.
批评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批评学生的事是经常遇到的。有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可有的学生受了批评后,却  相似文献   

14.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任课教师精心准备好一节课,兴冲冲地走进教室,立即有学生报告:老师,他们吵架了,××同学哭了……任课教师顿时火冒三丈,对吵架的学生狠批一顿,严加处罚,并严厉对大家说:今后谁再吵架,决不轻饶……挨了这顿批评,学生目光暗淡,呆呆地望着老师不敢出声,有的学生心里叽哩咕噜,表示不满。在沉闷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没有好心情,学生什么也学不进去,白白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这怪谁呢?  相似文献   

16.
老师批评学生,似乎是老师的权力;学生挨批评,也似乎天经地义。可是如果不批评也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为什么不让批评远离呢?如何让批评远离,笔者在实践中有三点体会。首先,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高中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我们班的学生考得很不理想,一个个垂头丧气。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和他们一起查找影响考试成绩的各种因素。我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反思,挑选其中有典型性的学生在班会上发言。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仍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惟老师是从,主动性不够;一些学生检讨自己太浮躁,不重视基础。通过反思,学生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也有了较…  相似文献   

17.
批评学生也许是沟通中最常见、最难处理、甚至是最令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经常困惑于同是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就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批评,而有的学生却不能接受;同是任教一个学科,为什么有的教师批评学生就能很好地接受,而有的教师的意见学生就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总免不了批评教育,不过,批评时要切记“六不”。一、不冷嘲热讽。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有何危害和恶果,从而加以改正,引以为戒。如果对学生冷嘲热讽,恶语相加,学生出于自尊,往往会与批评者争执,或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认错,这样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二、不当头一棒。有的老师对犯错的学生,不问情由,劈头盖脸一阵“机关枪”“,打”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这样做往往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口服心不服地沉默,二是为了维护自尊,与老师吵起来。不管是哪一种,都背离了教育的目的。三、不揭旧“疮疤”。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乐于上进,他们一般都想改正错误和缺点,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事。有经验的老师批评学生,不是揭旧疮疤,而是就事论事,并启发学生自我反省。如果动不动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而失去上进心。四、不酒后训斥。老师难免有饮酒的时候,但酒后不宜进教室,更不要酒后批评学生,一来有损教师形象,而且在酒精的刺激下,批评难免失当或过火,以致把事情搞糟。五、不动手动脚。有的老师批评学生爱动手,对学生又推又拖甚至打人,这样很不好,一来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属违法...  相似文献   

19.
娄底市二完小覃克兰老师既当班主任,又教语文课,善于将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去年九月,学校教工宿舍区的两棵桂花树开了花。花香四溢,吸引了许多学生到树下捡桂花。地上的捡完了,有的学生就用脚踢树,让花落下来。有的甚至上树攀枝摘花。覃老师发现了,并不动声色。上课时,她在黑板上板书了五个大字:“桂花树哭了”,学生愕然,以为要挨批评了。其实不然,覃老师只是要大家以此为题,用拟人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20.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不能指出其错误根源,给学生一顿劈头盖脸的怒斥,这就形成了过失批评。同学往往不服,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批评学生是一门学问,对于这种过失批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